發表文章

翻譯:西門子與瑞士國鐵簽訂數位聯鎖長期協議

圖片
原文 (英) 西門子交通與瑞士聯邦鐵路正在推動瑞士的軌道聯鎖數位化,並簽署了一項策略性的框架協議,為現代化、高效化的鐵路系統奠定基礎。框架協議涵蓋了軟硬體的數位聯鎖建設,以及包含開發、培訓及支援等綜合服務。本專案的初始年限為十年,可展延三次,每次五年;在專案期間將會有500組聯鎖裝置在未來的20年內進行現代化的改造,80%的現有系統將會被置換,第一批聯鎖裝置將會在2029年投入使用。此外,本次簽約還同意了25年的維護計畫,確保系統平穩可靠的運作,在履約期間也將會持續授予單獨聯鎖裝置的訂單。 西門子交通執行長邁克‧彼得(Michael Peter)表示:「我們很高興能與瑞士聯邦鐵路一起形塑瑞士鐵路的未來。透過「號誌X」( Signaling X) 解決方案,聯鎖邏輯以智慧化的方式轉移到中央資料處理中心,確保鐵路營運從根本上的智慧化,這項突破性的技術不僅大幅提升路網的容量與可靠度,也為瑞士聯邦鐵路的氣候目標做出決定性的貢獻。透過最高達100%的系統可用度,我們正協助瑞士聯邦鐵路實現我們的共同目標:讓更多的列車以更短的班距運行,以服務瑞士的客貨運需求。」 西門子交通的價值鏈紮根於瑞士已經數十年,且為瑞士聯邦鐵路久經考驗的合作夥伴,更在控制與號誌技術領域的大量專案中展現了專業知識,包含高度複雜的系統。經驗豐富的在地員工則負責整個專案的生命週期,從開發、專案計畫、生產、組裝、調適、支援、報份管理到零備件物流等,這些全面性的專業知識正是與瑞士聯邦鐵路長期合作的關鍵成功因素。 瑞士聯邦鐵路的路網覆蓋達3266公里,是瑞士最龐大的標準軌距鐵路網,包含客運與貨運。在過去一百年中,西門子交通與其前身的企業已經證明其履約能力,且西門子交通在瑞士聯邦鐵路也有龐大的既有設備,目前也已經為這些系統與平台制定了一條漸進式的移轉路徑,使其逐步邁向目標架購,確保既有的基礎設施能被有效利用且永續轉換,符合瑞士聯邦鐵路的未來目標。 © Siemens Mobility 延伸閱讀 翻譯:合作經濟成為瑞士國鐵未來發展方針 翻譯:德鐵透過長期契約確保號誌元件的穩定供應 翻譯:西門子團隊在泰國贏得數項軌道機電標 翻譯:瑞士地方鐵路公司將升級歐洲列車控制系統

翻譯:蒙特勒高地鐵路引進通訊式列車控制系統

圖片
原文 (德) 瑞士的 蒙特勒-沃韋-里維埃拉運輸公司 (Transports Montreux–Vevey–Riviera SA, MVR)正在進行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施泰德(Stadler)藉由公開招標程序獲得了號誌安全系統更新的專案,並透過創新的「 NOVA Pro 」通訊式列車控制系統(CBTC)為蒙特勒高地鐵路配備最新的號誌系統。其中,施泰德的「NOVA Pro」是一項全面且預留擴充性的現代化鐵路營運解決方案,可以靈活調整制不同的自動化等級(Grade of Automation, GoA),並建立在成熟的工業標準零組件之上,目前相關零組件也已經成功應用在近期的多項專案之中。 而「NOVA Pro」的特點在於結構清晰與模組化設計,除了提供運輸需求改變所需的彈性之外,還可相容於各種無線通訊網路,包含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5G)與無線網路(Wi-Fi)。其架構係以車載號誌為基礎,並可執行自動列車防護(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 ATP)的功能,持續監控列車運轉速率,從而在超速時介入控制,例如警告駕駛員或採取更積極的緊急停車。此外,「NOVA Pro」能透過自動列車監督(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 ATS)的功能,監視與協調列車運行,例如提升班次密度等;當然,「NOVA Pro」具備自動列車運轉(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 ATO)功能,控制列車啟動與煞車,並確保運轉曲線的平順與節能。 對於施泰德而言,本專案為「NOVA Pro」的第二個實績,前一項實績為阿彭策爾鐵路公司(Appenzeller Bahnen AG)的專案,使用場域同樣為登山鐵路。本路線為總長11公里的單線雙向運轉區間,連接蒙特勒(Montreux)與羅什德內山(Rochers-de-Naye),具備壯麗的阿爾卑斯山與日內瓦湖景觀;本次專案將會針對沿線八個主要車站與未來新建的機廠進行設備建置,且「NOVA Pro」的車載系統也將同步安裝於新購列車與工程車輛上,確保最高的安全性與效率。綜合而言,隨著此一系統的導入,蒙特勒-沃韋-里維埃拉運輸公司獲得了目前市場上最先進的號誌系統,亦即完成了一項關鍵性的技術跨越。 羅什德內基礎設施專案主持人羅納德‧多普勒(Ronald Doppler)表示:「隨著「NOVA Pro」的導入,...

翻譯:邁阿密戴德郡啟用電氣化公車捷運系統

圖片
原文 (英) 位於佛羅里達州最南端的邁阿密-戴德郡( Miami-Dade)啟用了捷運快線(Metro Express),這條路線 連接佛羅里達市( Florida City) 與戴德蘭南站( Dadeland South),全長20英里(32公里), 號稱是全美國最長的純電氣化公車捷運系統, 也是邁阿密地區捷運戰略(Strategic Miami Area Rapid Transit, SMART)計畫的一部分,該計畫將推動五到六條捷運路線,目標是拓展公共運輸基礎設施,創建有多元選擇的運輸系統。 作為對比,洛杉磯公車捷運系統橘線(G線)全長18英里(29公里),自2021年起全面電氣化;印第安納波利斯的紅線全長13英里(21公里);西雅圖計畫中的「大步系統」( Stride)則預計超越邁阿密-戴德郡,全長達46英里(74公里)。 在2025年10月22日, 邁阿密-戴德郡長丹妮拉·萊文·卡瓦(Daniella Levine Cava)、縣委員、國會議員馬里奧·迪亞茲-巴拉特(Mario Diaz-Balart)與卡洛斯·吉梅內斯(Carlos Gimenez),以及來自聯邦、州政府及地方合作夥伴出席了 在西南152大街站( SW 152 Street) 舉行的 剪綵儀式 ,標誌著南戴德公共運輸史上的里程碑, 並預計於10月27日對載客營運。 本路線 耗資三億美元,由 邁阿密-戴德郡、佛羅里達交通部(FDOT)及聯邦交通管理局(FTA)共同補助,三方各出資一億美元。 在計畫效益上, 本路線 將會強化南戴德地區的交通連結並推動公共運輸導向的都市發展,該地區有超過20萬名居民與11500家企業。 在營運計畫上, 本路線 由交通與公共事業部(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and Public Works, DTPW)營運,並如同縣政府新聞稿所述, 捷運快線 採用類似鐵路的服務,設有專用道、優先號誌及14座 地標車站 ,可提供水平上下車、車外購票、空調候車室、無線網路、遮陽候車椅、車上自行車位及座椅充電插座等。在 車隊規劃上,目前邁阿密-戴德郡共有75輛普羅泰拉(Proterra)提供的40英尺(12公尺)電動公車,新的公車捷運系統則將會採用紐福萊爾(New Flyer)提供的60英尺(18公尺)電動絞接公車。 邁阿密-戴德郡長丹妮拉·萊文·卡...

翻譯:歐洲之星宣布採購阿爾斯通雙層高速列車組

圖片
原文一 (英)、 原文二 (英) 歐洲之星於2025年10月22日宣布,將以14億歐元購買30列阿爾斯通阿維利亞地平線系列(Avelia Horizon)雙層高速列車組,並保留20列選購權;如果選購權完全執行,則總訂購金額將來到20億歐元。其中,由於法國國鐵(SNCF)為歐洲之星的最大股東,因此本次訂單將直接從阿爾斯通與法國國鐵旅客事業體(SNCF Voyageurs)的框架協議中,啟用第三批可選分期訂單。 而因為法國國鐵已經與阿爾斯通訂購了115列相同系列的「超凡高速列車組」(TGV Inoui),其中100列用於國內路線、15列用於國際路線。故本次訂單係利用法國國鐵在歐洲之星的經營權,以及與阿爾斯通早期簽署的長期採購協議,啟用了第三次追加列車的選擇性條款,新購一批列車用於歐洲之星路線。此外,摩洛哥國鐵(ONCF)與法國私人鐵路公司「比鄰」(Proxima)也訂購了相同系列的列車組。 新購列車的交付,將會汰換17列四國通用列車(Paris-Brussels-Köln-Amsterdam, PBKA)與9列三國通用列車(Paris-Brussels-Amsterdam, PBA),這些列車是來自歐洲之星併購大力士高鐵(Thalys)之後取得的列車;此外還有剩餘8列的第一代歐洲之星列車( 373型 )也將被汰換。完成汰換之後,歐洲之星的車隊將擁有17列西門子高速列車( 374型 ),加上本次訂單含選購權共50列車,共計67列車,整體車隊運能最多可提升30%左右。 新購列車將會被命名為「歐洲之星:天耀號」(Eurostar Celestia),取自於拉丁文「屬天的、神聖的」(Caelestis)之意,歐洲之星解釋此一名稱將喚起「星辰與旅行的本質」,並完美體現「將歐洲如星辰般的眾多城市歸於一體」的企業精神。 歐洲之星執行長格溫多琳·卡澤納夫(Gwendoline Cazenave)表示:「旅客可以期待這一款極為特別的新列車,將帶來卓越的舒適體驗與獨特的歐洲之星之旅,還有更多即將揭曉的驚喜。這將引領國際永續旅行的黃金時代。」 由於阿爾斯通已於2025年4月宣布,將投資1.5億歐元擴充法國本土的製造基地產能,所以歐洲之星採購的50列車的生產額度(Production Slots)皆已獲得保證,14座法國本土工廠終將會有10座工廠參與本專案,確保交車時間的準確性。此一投資除了滿...

翻譯:赫斯接手范胡爾完成雙絞接公車交付

圖片
原文 (英) 根據《匈牙利公車》(Magyarsbusz)的報導,經過18個月的延誤之後,原本范胡爾(Van Hool)預計要交付給巴黎公車捷運系統4號線( Tzen 4 )的30輛24公尺精美系列電動雙絞接公車(Van Hool Exqui.City 24),終於要在2025年底至2026年初投入營運。這一批車輛原本預計要在2024年秋季交付,但是范胡爾在2024年初破產被迫中止生產,導致單價超過140萬歐元的車輛無法被交付,總價值達1.4億歐元的採購專案也陷入危機。 巴黎公車捷運系統4號線全長14.8公里,連接維里堡(Viry-Châtillon)與埃松河畔科貝伊(Corbeil-Essonnes),並取代巴黎市公車的黃金路線402路,這條路線日運量將近兩萬六千人次。而24公尺電動雙絞接公車就是為了這條路線設計,每輛車可容納140位乘客,透過高運量的公車捷運系統路廊,連接巴黎南部市郊與市中心,營運單位法蘭西島交通(Île-de-France Mobilités)在框架合約中將採購至少56輛車(4號線30輛車,其餘車輛將配置於5號線)。另外,巴黎公車捷運系統4號線也採用全球首例的解決方案,透過基佩電氣(Kiepe Electric)的高功率快速充電電池提供動力,同時透過阿爾斯通(Alstom)的地面靜電充電系統( Static Recharging System , SRS)進行供電,實現不到5分鐘的快速充電。 事實上,在范胡爾倒閉之前,僅有5輛車完成交付,其餘25輛車則仍停留在比利時的金斯霍伊克特(Koningshooikt)工廠等待完成後期生產階段。後來,法蘭西島交通成功與清算人完成協商,終於取得車輛所有權並恢復生產,最後的組裝工作由赫斯(Hess)接手並獲得前范胡爾員工的協助,在原本范胡爾租用的設施中完成;而阿爾斯通與基佩電氣也繼續完成推進系統與電力系統的管理。 目前大多數車輛均已抵達法蘭西島交通位於埃松河畔科貝伊的公車營運中心( Bus Operations Centre , COB),並已在2025年夏天恢復測試,若一切順利則將於2025年底試營運,並於2026年初正式投入服務。 延伸閱讀 翻譯:巴黎推出地面充電的公車捷運系統 翻譯:比利時商用車大廠因財務危機宣告破產 翻譯:浴火重生的巴黎藍色電動公車 翻譯:巴黎電動公車以安全因素召回 翻譯:法國廠商將推...

翻譯:施泰德首度獲得芬蘭路面電車訂單

圖片
原文 (英) 赫爾辛基大都會交通公司(Pääkaupunkiseudun Kaupunkiliikenne Oy)與施泰德簽訂了63列北歐版探戈系列(Tango Nordic)的合約,並附帶120列選購權,同時享有30年維護服務,除了技術支援外還包含零備件供應、機廠建設及高效物流系統的開發。這項合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標誌著施泰德在芬蘭獲得第一份路面電車的訂單,並強化施泰德在北歐地區的影響力。 北歐版探戈系列是基於施泰德已成熟的探戈系列平台開發,為赫爾辛基特有的都市環境而量身定製。新的路面電車將為取代1970與1980年代經典的維美德列車(Valmet),並應對新路線的開通,對於擴大赫爾辛基路面電車路網與既有路網的現代化有著關鍵作用。為了確保路面電車可以和諧融入赫爾辛基的都市景觀,車體設計與北歐著名的艾萬設計工作室(Aivan)合作,創造出一列反映都市建築特色與視覺形象的列車。 新的路面電車採用現代化設計,增加了座位數量並提高旅客舒適度,代表了新一代永續與高效的公共運輸服務,不僅提供平穩舒適的乘車體驗,同時也確保營運效率。因此,這些路面電車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能源效率,採用輕量化結構與先進的系統來強化駕駛操作,也使用了壽命長且耐用材料,有助於減少路面電車在整個生命週期中對環境的影響,包含零排放鋼材與高回收成分的零件,支持氣候碳中和。從營運上而言,增加載客量的決策能夠降低車隊規模,進而降低營運成本與碳排放。 赫爾辛基大都會交通公司董事長埃圖·金努寧(Eetu Kinnunen)表示:「我們相信,我們選擇的路面電車是最適合赫爾辛基嚴苛條件的類型。」 施泰德銷售執行副總裁安斯加·布羅克邁爾(Ansgar Brockmeyer)則說:「赫爾辛基都會區擁有路面電車的傳統,並在數十年以來不斷作為都市交通的定義,我們很榮幸施泰德的北歐版探戈被選中,幫助發揚赫爾辛基的傳統,並塑造赫爾辛基的未來。旅客可以開始期待,符合最高標準舒適度且現代化的路面電車即將到來。」 而赫爾辛基大都會交通公司的訂單,只是施泰德在北歐地區的成功案例延續,因為施泰德已經在北歐地區交付了超過350輛軌道車輛。其中,施泰德在芬蘭已經交付了一百多輛列車組或機車頭,包含芬蘭國鐵車輛維修公司(VR Fleetcare Oy)的DR19調動機與快速城際與區域輕型列車(Fast Light Intercity and Reg...

翻譯:烏克蘭開通與歐盟之間的標準軌距路線

圖片
原文 (英) 烏克蘭在斯洛伐克與匈牙利邊境的路線上,新增了1435毫米軌距的軌道,來自東歐的列車終於可以直通至烏日霍羅德(Uzhhorod),打破以往標準軌距與1520毫米俄羅斯寬軌之間的限制。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2025年9月5日見證新的軌道正式啟用,並於9月12日正式開通客運服務,未來從烏日霍羅德將可搭乘列車直達維也納、布達佩斯及布拉提斯拉瓦(Bratislava)。而在在12月,國內客運路線的時刻表也將進行改點。 此次新增標準軌距計畫,包含總長22公里的標準軌距新線與2公里長的四軌區間,並針對號誌、通訊及列車控制系統進行現代化改造,增加路線容量並提升安全性,由烏克蘭鐵路(Ukrzaliznytsia)負責工程的進行。本計畫總經費為2,860萬歐元,其中一半由歐盟「連接歐洲設施」(Connecting Europe Facility, CEF)補助經費支應、另一半由歐洲投資銀行(European Investment Bank, EIB)透過「烏克蘭機制」( Ukraine Facility )的擔保貸款支付。 歐洲投資銀行表示,標準軌距路線的竣工意味著未來烏克蘭聯外的旅行時間減少,鐵路將更具競爭力,同時透過高效且無縫的服務來增強鐵路的貨運量。歐洲投資銀行副執行長特雷莎·切耳溫斯卡(Teresa Czerwińska)表示:「此次通車營運是邁向歐盟一體化的歷史性一步,尤其鐵路在戰時將成為經濟與人民的生命線,強化交通聯繫將比以往更為迫切。」 歐盟委員會交通運輸總司司長瑪格達·科普琴斯卡(Magda Kopczyńska)表示:「我們已經消除了歐盟邊境上最重要的軌距差異,使鄰近國家與成員國的直接連結成為可能。這清楚展現了歐盟如何與烏克蘭合作,這些基礎設施將支撐烏克蘭融入歐洲大家庭的未來。」 歐盟駐烏克蘭大使卡塔琳娜·馬瑟諾娃(Katarína Mathernová)表示:「這是一項與烏克蘭鐵路合作的專案,展現出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刻,也能實現具體的成果。這只是第一步,但也是烏克蘭鐵路全面融入歐洲鐵路網,以及未來成為歐洲大家庭一員的重要一步。」 後續的計畫,還包含新建從波蘭邊境城市莫斯蒂斯卡(Mostyska)通往利沃夫(Lviv)的標準軌距鐵路,並改建現有從波蘭的柳博姆爾(Lyuboml)~科韋利(Kovel)、烏日霍羅德~巴甫洛夫(Pavlove),以及博爾扎瓦(Bo...

翻譯:瓦爾登堡鐵路準備實施自動化運轉

圖片
原文一 (英)、 原文二 (德) 瑞士的瓦爾登堡鐵路(Waldenburgerbahn)在2021~2022年間進行了現代化重建,從750毫米軌距拓寬至1000毫米軌距,並獲得了施泰德的通訊式列車控制系統(CBTC)與10列「路面連結者」(Tramlink)系列輕軌電車,最後在2022年12月11日恢復通車。而因為在重建的過程中獲得了車輛與軌道之間的數據通訊技術,代表總有一天瓦爾登堡鐵路可以實現自動運轉,駕駛艙內也不需要有任何人值守,當然路線本身的封閉程度也為此一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測試場域。 巴賽爾運輸(Baselland Transport AG, BLT)執行長腓特烈‧莫納德(Frédéric Monard)於2025年5月9日表示:「目前瓦爾登堡鐵路是在第一級自動化的程度下運轉,事實上瓦爾登堡鐵路並沒有道旁號誌與標誌,一切都是數位化呈現在車載號誌上,駕駛員可以直接從螢幕上獲取所有運轉相關的資訊,也可以從號誌系統上獲得必要協助。」莫納德更宣布了瓦爾登堡鐵路的下一步,也就是從夏季開始,瓦爾登堡實施第二級自動化(GoA2)運轉,亦即半自動運轉模式。 莫納德表示:「這裡的技術含量佔據大部分駕駛過程,這部分的自動化是建立在2000個即時互動的單元(Komponenten)之上。此時,駕駛員的主要工作是在系統中斷時進行干預,同時在列車停靠站時負責月台監控。」 莫納德也表示:「為了收集軟體參數並訓練自動化,列車上裝設了攝影機、雷達及雷射測距儀等。目前半自動駕駛運轉正在進行密集測試,主要是在夜間實施。」因此,在這條總長13.1公里的路線上,還有兩台高性能的電腦將會管理與追蹤列車動態,包含列車資訊、位置、速度及狀態等。而雷蒂亞鐵路(Rhätische Bahn)對此感到興趣,並於2025年8月初組團前來參訪。 巴賽爾運輸的最終目標,則是到了2030年可以轉換為完全無人駕駛的營運模式。莫納德表示:「在這之前我們必須取得小幅度的進展,其中之一是瓦爾登堡機廠可以實施全自動調度,並收集到全自動營運的相關數據。」 目前瓦爾登堡鐵路已確定將在2025年9月實施第二級自動化運轉,並為此進行準備中,到時將保留一名駕駛在車上負責營運監控。同時,第四級自動化(GoA4)的運轉也已在機廠內部進行測試,預計在2026年可以先行實現機廠內無人自動化調度,接著為2030年開始進行第四級自動化系...

翻譯:施泰德為科隆打造客製化高地板電車

圖片
原文一 (英)、 原文二 (英) 科隆公共運輸公司(Kölner Verkehrs-Betriebe, KVB)與施泰德(Stadler)簽訂了價值696歐元的合約,用於採購132組客製化的高地板電車組。本次採購案設計上採2輛車為一編組,每編組長30公尺,並以兩組4輛車為一基本編成,故總列車數為66列、基本編組長度為60公尺;但是本次採購案還包含了34組10公尺長的中間車模組(Intermediate Modules),這些模組可以透過基本編成的快速解聯,讓列車的編組長度延長至70公尺,乘載量則來到470位旅客,大幅超越既有營運車輛的容量,並讓既有基礎設施的使用更有效率。 科隆公共運輸公司執行長史蒂芬妮·哈克斯(Stefanie Haaks)則說:「市議會已經通過這項重要的採購案,為我們提供了規劃上的保障。有鑑於目前預算的編列仍具挑戰性,我們非常感謝市議會對我們的財務支持,為推動交通轉型與強化公共運輸釋放出正面的訊號。不論是我們的旅客還是駕駛,都可以開始期待現代化的電車與高水準的舒適度。」 新購電車也將採用最先進的技術,例如駕駛是具備全方位的視野,並具備輔助系統來警告碰撞風險,透過後視鏡監視系統還可消除視覺盲點;駕駛艙內的顯示器則可根據環境亮度自動調整,且監視畫面也可被整合到顯示器螢幕上。此外,隨著列車控制系統而來的還有營運評估軟體,可以整合旅客計數系統來支援營運計畫。 新購電車在乘坐體驗上也樹立了新的標準,例如採用鋁製輪圈的混合材質動力車輪可大幅減少列車重量並降低噪音;節能空調除了確保了舒適的艙內溫度,還確保了較高的能源效率;LED照明則確保均勻且節能的光源。此外,最新的旅客資訊將顯示於29吋大螢幕上,更寬的車間走道與連續性的客艙環境也將營造出寬敞的感覺,並促進旅客站立位置更加均勻分佈,進而加快上下車速度以減少靠站時間。 而在列車設計上,營運單位與製造廠商始終關注最先進的無障礙設施,且不論從材質的選用到配色方案,都確保對各種旅客的包容性使用(I nclusive Use) 。施泰德德國分公司執行長尤雷·米科爾契奇(Jure Mikolčić)在2025年7月28日表示:「透過新型電車的採購,我們正在與科隆公共運輸公司聯手,為未來交通發出強烈的訊號,為舒適、節能及未來的挑戰做準備。這些車輛是專門為科隆的營運環境定製的,揉合了最先進的技術與靈活的模組化設計。」 此外,...

翻譯:英德兩國就高鐵直通運轉事宜成立工作小組

圖片
原文一 (英)、 原文二 (英) 英國與德國政府在2025年7月17日簽訂了《肯辛頓條約》(Kensington Treaty),其中一項協議包含在倫敦與柏林之間開通一條直達鐵路路線。此外,還有兩國之間的常客電子快速通關、兩國學校互訪事宜、加強走私防治及強化國防關係等,腓特烈‧梅爾茨(Friedrich Merz)首度以德國總理身分訪問英國並簽署了該協議。 唐寧街表示,此一舉措將使德國政府更容易調查與打擊走私者隱藏的倉庫與儲存設施,預防他們透過小船非法穿越英吉利海峽。同時,透過新的旅行配套措施,將有助於重建兩國的貿易與商業關係,兩國將成立一個聯合工作小組,用於調查未來十年內兩國直通列車的商業與技術要求,並召集兩國政府的交通專家正式合作,探討安全標準、邊境安全及營運業者合作事宜;德國交通部與內政部也將探討如何設置相對應的邊境管制設施。 這份協議是比照英國與瑞士政府在5月簽訂的協議並以此為基礎,英國交通大臣海蒂·亞歷山大(Heidi Alexander)表示:「這條鐵路路線可能成為未來十年內的航空替代方案。我們正在開創歐洲鐵路互聯互通的時代,只要幾年的時間,英國的旅客就能舒適地乘坐火車直達布蘭登堡門、柏林圍牆及查理檢查哨等景點,這完全是得益於倫敦與柏林的直通列車。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議,有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兩國人民的旅遊方式,提供比飛機更快速、便利及環保的解決方案。」 歐洲之星對於工作小組的成立也表達歡迎,並表示:「我們目前專注於投資約20億歐元在新購列車上面,我們將購買多達50列新車並開發倫敦到法蘭克福與日內瓦的直達服務,並實現年運量達3000萬的宏大目標。目前歐洲之星正在與德鐵(Deutsche Bahn)進一步討論,畢竟跨政府的工作小組是一的里程碑,並符合我們在歐洲推動高速與永續旅行的願景。」 延伸閱讀 翻譯:英瑞兩國就高鐵直通運轉事宜成立工作小組 翻譯:英法海底隧道更新安全協定以提升相容性 翻譯:歐盟擬實施鐵路共同工作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