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亞琛工業大學研究將自駕公車與纜車結合

原文(英)

萊茵-西法倫工業高校聯盟亞琛工業大學(Rheinisch-Westfäl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Aachen, RWTH Aachen)正在進行一項交通解決方案的測試階段,由電動交通元件生產工程講座(Production Engineering of E-Mobility Components, PEM)領導的研究聯盟進行。這項研究案企圖發明出結合自動駕駛公車與纜車的運輸系統,並稱之為「上巴(upBUS)」,目標是將道路運輸的靈活性與纜索基礎設施的高效率整合於單一模組化平台之中。

上巴的核心概念是高度的模組化,並由三個重要元素組成:道路自動駕駛模組、可拆卸的車廂及智慧地面系統介面(intelligent Terrestrial System Interface, iTSI)的對接裝置,車廂會在不同的運輸模式之間自動脫離與連結,脫離纜車之後會放在一輛半自動駕駛的48V電動平台載具上,這個載具已配備光達( LiDAR)、立體攝影機及升降模組,用於驗證智慧地面系統介面的對接程序與安全參數。另外根據其網站的圖片介紹,上巴遠期還將結合軌道運輸與無人機,也就是車廂可以直接放在軌道載具或飛行載具上。

其中,智慧地面系統介面可以讓旅客不用上下車,待在車廂裡面就可以從纜車轉換為自動駕駛公車,並進一步使纜車站變成複合式運輸的轉乘樞紐。而最具挑戰性的環節,正是讓車廂由纜車變成自動駕駛公車,或是由自動駕駛公車變成纜車的過程,其核心技術包含精確對準、安全的裝卸機構及穩定的數位控制系統。

本研究計畫由德國聯邦經濟暨能源部補助,並與亞琛工業大學的另外兩座研究所及齊默拉特(Simmerath)市政府合作推動。依照研究計畫,在功能性測試架構完成後,第一項小規模的原型機實地測試預計在2025年8月進行,採用的原型載具稱為「原創型(Primotype)」;另外在結案之前,則將製造出一輛預備量產的貨運原型車,並進行實地測試;同時,也將開發出載客版本,可容納十位乘客並配備標準的公共運輸設施,包括無障礙上下車設備、資訊系統及自動門。

電動交通元件生產工程講座主持人阿希姆·坎普克(Achim Kampker)表示:「作為纜車時,上巴可以跨越交通瓶頸或地形複雜的區域,然後再轉換為公車行駛,旅客可以一艙到底無須轉乘,往來更加便利快速。」

各式各樣的上巴,甚至還能搭配無人機模組飛上天。
© upBUS

延伸閱讀

  1. 翻譯:纜車與自駕車的組合體
  2. 翻譯:亞琛自動鐵道巴士計畫已核准
  3. 翻譯:運用人工智慧的鐵道計程車
  4. 翻譯:全球第一座飛天計程車轉運站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翻譯:富士山輕軌計畫面臨技術挑戰

翻譯:瑞士國鐵採購全新貨運機車頭

翻譯:瑞士黃金列車增購機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