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4的文章

翻譯:奧斯陸捷運購車案由卡夫得標

圖片
原文一 (英)、 原文二 (英) 奧斯陸的公共運輸營運單位路軌營運公司(Sporveien)已經於2024年5月8日與西班牙鐵路與附屬設施建設集團(Construcciones y Auxiliar de Ferrocarriles, S.A., CAF),簡稱卡夫,簽訂了價值1.5億歐元的契約,將採購20列三輛編成的M4000型電聯車,以應對不斷成長的運量並滿足地鐵路線(T-banen)延伸後的營運車輛需求,此外採購項目還有後續零件供應,並保留90列車的選購權。本次採購案原於2022年2月確定,然後續因應匯率疲軟與利率增加導致電聯車成本上升,挪威市政廳於2024年5月2日核定補助,撥付3.5億挪威克朗(10.71億臺幣)挹注。 這是卡夫在奧斯陸拿下的第三次招標案,前兩次分別為2022年的183輛絞接公車採購案(卡夫是波蘭客車廠商索拉里斯(Solaris)的母公司)並於2023年上路,以及目前正在交付中的87列輕軌購車案。其中M4000型電聯車屬於卡夫的地鐵車輛平台(Inneo)系列的成員,可以適應挪威的氣候,包含風雪與極端溫度;車廂兩側各有三組寬1400毫米的雙扇門,可以提供乘客快速上下車以縮短停靠時間,且每節車廂都有多功能區域,全都可以提供給輪椅、嬰兒車及自行車使用。 此外,所有轉向架都是動力轉向架,並於車上配置備援電池組,若列車失去動力來源須續行至下一站或僅在機廠內部調度移動就可以採用電池動力;如果有需要,列車預留未來提升自動化程度至第四級(GoA4)的配置。列車的交付預計在2027年開始,首先投入至預計2029年通車的福尼布(Fornebu)線,所有20列車將於2030年交車完畢。此外,因為奧斯陸地鐵的年運量於2023年已達到1.12億人次,預計到2030年以前還會再增加每年3,000萬人次,所以M4000型電聯車除了在福尼布線上運行,也會用於支援整個地鐵路網,增強其他路線的運能。 路軌營運公司執行長貝爾特·舒勒(Birte Sjule)表示:「新列車加入後,奧斯陸地鐵的旅行時間與舒適性將會達到無與倫比的程度。新列車被認為是方便且具有吸引力的,現代化與新功能固然是一大賣點,但最主要的優勢是來自於它強大的運能,足以應對奧斯陸地鐵未來運量的提升,我相信奧斯陸市民也會對此滿意。」

翻譯:為何都市應該遠離高快速公路?

圖片
原文 (英) 高快速公路(Grade-Separated Highways)對於都市的危害已經不是什麼大秘密,因為其建設的用意在於用最快的速度行駛最多車輛,吸引更多穿越車流,並且隔離任何行人穿越的機會。它們加劇噪音汙染、空氣污染、切割都市發展及增加交通事故傷亡風險,尤其若人們居住的地方越靠近高快速公路,就越容易受到這些外部成本的影響。而居住在高快速公路兩側的族群,通常屬於低收入或邊緣化的族群,因此都市高快速公路的發展可說是將汽車置於所有環境與社會因素之上的象徵。 美國或許是這種都市發展歷史的典型案例,而且也是將汽車至上文化輸出到全世界的最大貢獻者。不過很幸運的是,仍有許多城市還未被高快速公路佔領。運輸政策與發展研究所(ITDP)推出的 圖像化開源數據 可以有效檢視各大都會區的永續發展指標,讓規劃者與政策制定者可以透過圖像比較的方式來檢視,並且改善都市交通問題。其中一項關鍵的指標項目是「公路公共安全指數(People Safe From Highways)」,評估方式是檢視住在高快速公路附近500公尺距離內的人口比例,藉此評估其交通風險,遠離高快速公路的比例越高,則排名越前面。 此外,透過開源資料,也可以找到哪些城市居住在高快速公路附近的人口比例較低,避免重蹈許多美國大都市的覆轍。(編按:根據上述開源數據的資料顯示,基北北桃都會區的高快速公路總長為680公里,其中有53%比例的人口遠離高快速公路兩側500公尺距離;臺中市高快速公路的總長為179公里,有79%比例的人口遠離高快速公路兩側500公尺距離;高雄市高快速公路的總長為162公里,也有79%比例的人口遠離高快速公路兩側500公尺距離;臺南市則高達90%人口比例遠離高快速公路兩側500公尺距離,為該資料列入統計城市之最。) 非洲在公路公共安全指數的項目中名列前茅,但非洲甚至有許多城市根本沒有高快速公路,因此在數據上名列前五名。例如盧安達基加利市的 170 萬人口中,有85%的人口遠離高快速公路500公尺區域,這比前蘇聯集團城市之外的其他歐洲城市更高。儘管有些人認為歐洲城市實際上可以拿更高的分數,但不安全的道路仍然是許多歐洲城市面臨到的問題,總歸一句「珍愛生命、遠離公路」。 此外,世界上有許多城市已經響應了「高速公路移除( Freeway Removal )」的趨勢,儘管一開始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建造都市高快速公路,但在...

翻譯:象徵巴黎區域快鐵現代化的行控中心啟用

圖片
原文 (英) 巴黎大眾運輸公司(Régie Autonome des Transports Parisiens, RATP)與法國國鐵(Société Nationale des Chemins de fer Français, SNCF)已將長109公里的區域快鐵(Réseau Express Régional, RER) A線 交由最新的行控中心管制,標誌著現代化工程的最新里程碑。這條路線每日營運班次數達635車次,日運量達1300萬人次,自2015年以來就持續進行著績效改善計畫,到2023年底前已經將準點率提升了11%,達到93%的程度。 在2018年,隨著路網中段的南泰爾省府(Nanterre-Préfecture)至豐特奈谷(Val-de-Fontenay)與豐特奈蘇布瓦(Fontenay-sous-Bois)區間 實現自動化 ,列車從既有的「 駕駛輔助、營運及維護系統 (Système d'aide à la conduite, à l'exploitation et à la maintenance, SACEM)」加入了自動駕駛運行(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 ATO)技術,區域快鐵A線也進行了改點。然而直到2019年,巴黎大眾運輸公司與法國國鐵都還是擠在萬塞訥(Vincennes)的舊行控中心;面對新的系統加入,很明顯需要一座更大的行控中心來應付,所以耗資6000萬歐元、由法蘭西島交通(Ile-de-France Mobilités, IdFM)贊助的次世代「 單一行控中心 (Centre de Commandement Unique, CCU)」就在原有的行控中心附近誕生。 從2024年1月29日起,新舊行控中心之間開始進行分階段系統轉換(Changeover),過程中沒有間斷,終於在於2024年4月25日起落成切換使用。新行控中心的設計概念,在於將同一路網所有作業人員聚集在同一個空間裡面,方便即時的資訊溝通,尤其是在系統中斷的時候可以立即應變;每列車即時的運行狀態與位置也可在大螢幕牆上顯示,機務人員可以就地監控並將有問題的列車直接通報給控制員。 區域快鐵A線的下一個工作,是讓現有43列1997年製造的 雙層全通 (Matériel d'Interconnexion à 2 Niveaux, MI...

翻譯:用於最壞狀況的鐵路隧道救援車

圖片
原文一 (英)、 原文二 (英) 施泰德(Stadler)與奧地利聯邦鐵路(Österreichische Bundesbahnen, ÖBB)推出了第一輛「勤捷(Servicejet)」 多功能消防救援列車 ,並表示這是為最壞的情況打造的支援車輛。目前擔任維護單位的奧鐵基礎設施(ÖBB-Infrastruktur)已經為旗下的鐵路裝備公司(Rail Equipment GmbH)訂購了十八組消防救援列車,派駐在柯拉姆(Koralm)、塞默林(Semmering)及不倫納(Brenner)等基線隧道,取代奧地利聯邦鐵路的第一代消防列車。 新一代多功能消防救援列車導入 全新的消防救援概念 ,進入隧道後可直接穿越煙霧到達火源處,接著救援受困人員、拖離事故車輛、撲滅火災,最後撤離到安全區域。列車全長66.5公尺,採三輛編成,可在緊急情況下運送300名人員,設置有座位與立位的加壓座艙,防止煙霧蔓延進入車內,暖通空調(HVAC)還設有過濾器避免人員吸入有毒氣體。同時,列車上也設置了18席消防人員座位,配備自給式呼吸器(Self-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 SCBA)支架,駕駛艙外部則設有附加的噴水系統提供防護。 列車的物資載運方式,將透過可裝載移動泵浦、森林消防設備、呼吸器及防護衣等設備的貨櫃運送,經由奧鐵基礎設施的裝載點送往事故地點後,再由車上的升降機卸載,以發揮對各種災害的快速反應能力。針對火災的救援方式共有兩個系統,其一為水壓達100巴(Bar)的水霧系統,可用來為隧道附掛管線降溫,進而防止災害蔓延或二次災害;其二則為水壓10巴的傳統消防水柱系統。 為了供應這兩座消防系統,列車可裝載四萬公升的水與一千兩百公升的泡沫濃縮液,透過位於列車前端的一座普通滅火器與兩座高壓滅火器噴射,且可由駕駛室單獨控制。此外,車頂配置兩座渦流噴射風扇,可以用來輔助噴霧,也可以兼具隧道煙霧隔離功能,在充滿煙霧的隧道裡面防止煙霧蔓延阻礙疏散工作;車上也配置強力探照燈與熱顯像儀來輔助搜救。 列車設計成雙能源多動力型式,可以採用15 kV/16.7 Hz架空線供電,也可以採用電池與柴油動力驅動,且可雙向運行,最高行駛速率達到每小時160公里。生產工作由施泰德位於布斯南(Bussnang)的總部與位於聖瑪格麗特森(St Margrethen)的工廠進行,第一列車已於20...

翻譯:東海道新幹線將恢復私人包廂

圖片
原文 (英) JR東海(Central Japan Railway) 宣布 將在東海道新幹線上重新引進私人包廂(完全個室タイプの座席),並在2026年逐步導入N700S列車上推出,未來每列N700S列車上將會配置兩間私人包廂。JR東海表示:「這是因為現在旅客生活方式與工作型態的轉變,面臨的多樣化的乘車需求,現在人們需要更高度隱私且舒適的商務環境與具有安全感的私人空間。」而因應此一趨勢導入的設施,包含專用無線網路、獨立調節的照明、可控制音量的列車廣播及可支撐腿部的座椅。 私人包廂的設計,將能吸引更多不同的族群,尤其是希望在列車上進行「不被打斷的線上會議」的旅客,或是需要「放鬆且不必擔心周圍環境」的旅客。私人包廂的服務早在1985年100系推出的時候就已經提供,當時全列車編組有兩輛雙層車廂,其中一節上層為綠色車廂(Green Car)、下層為九間私人包廂,五間是單人包廂、三間是雙人包廂、一間是三人包廂;另一節則是餐車,上層為座位區、下層為廚房區。 然而100系在2003年從東海道線退役之後,接續的300系與700系皆不再提供私人包廂。對於此次私人包廂將於N700S系復出,JR東海指出:「未來將會進一步公告服務內容與價格,並持續考慮作為新幹線車隊的艙等選項。」

翻譯:波蘭製輕軌電車進軍柏林近郊

圖片
原文 (英) 翻譯:王柏翔 / 校正:都市運輸觀點 舍內謝爾-呂德斯多夫路面電車(Schöneicher–Rüdersdorf Strassenbahn, SRS)於2022年2月與波蘭廠商莫德運輸(Modertrans)簽訂合約,將為87號路線訂購三輛低地板客車(一輛編成),用於連接城鐵蘭斯村站(S-Bahnhof Rahnsdorf)與柏林郊外的沃特斯村站(Woltersdorf)。這條穿越森林的路線總長5.6公里,採用標準軌距與600V直流電,但仍維持60年車齡的 哥達電車 (Gotha)營運,且維持1913年以來的單線運行、部分地點交會的運行模式,實際跑起來卻非常輕快。 莫德運輸於2024年4月初 宣布 ,他們已經完成交付第一輛莫德魯斯‧伽瑪(Moderus Gamma)電車,也是該廠商首度進軍德國市場。其中莫德魯斯‧伽瑪電車是從原本的伽瑪電車開發而來,後者目前已經在波蘭第五大城市波茨南(Poznań)使用,可透過煞車產生的再生電力回充至電池組,並作為失去電力時的備援動力來源。

翻譯:浴火重生的巴黎藍色電動公車

圖片
原文 (英) 翻譯:王柏翔 / 校正:都市運輸觀點 兩年前,由於短時間內發生兩起電動公車自燃事件,導致148輛「藍色公車(Bluebus)」被迫停駛;加上2022年4月之後陸續交付的車輛,總共232輛車閒置幾成廢鐵;現在,這些車輛終於在2024年4月15日重返巴黎街頭,如同年初的傳言。法蘭西島交通局副局長皮耶·拉威爾(Pierre Ravier)在接受法國媒體時事新聞(Actu.fr)採訪時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要在7月26日奧運開幕之前讓整個車隊上路。」 法國媒體「汽車與公車新聞(Car&Bus News)」的報導指出:「製造商發現了電池的缺陷來源,是因為絕緣體的設置位置不正確,所以在新的電池上已經改善,並增加起火時的安全功能,例如顯示警告燈號來提醒駕駛應立即疏散,避免災害的進一步擴大。」 另外根據時事新聞的報導:「電池組增加了阻斷系統(Shuttering),可以更有效保護電池並延遲災害蔓延,爭取疏散逃生時間。此外為了警告乘客,駕駛座上安裝了兩個按鈕,分別是警報系統與車輛保護系統。」 延伸閱讀 翻譯:巴黎電動公車以安全因素召回 翻譯:巴黎推出地面充電的公車捷運系統

翻譯:大眾汽車將在拉丁美洲推出電動公車

圖片
原文 (英) 大眾汽車商用車部門為了製造純電動公車,已在電動卡車上累積了五年的經驗,終於將在2024年下半年為拉丁美洲市場生產大眾電動公車(e-Volksbus)。為了針對拉丁美洲市場嚴峻的技術要求與營運需求,電動公車將具備與電動卡車之間的零件共通性,並經大眾汽車位於巴西商用車的部門研發模組化架構生產,從九公尺的迷你公車到23公尺的超級絞接公車都能適用,惟目前尚在原型車階段。 此一消息來自於2024年3月12日至13日,由里約熱內盧州道路交通局與巴西交通部合作,在雷莫達拉戈阿體育場(Remo da Lagoa Stadium)舉辦的「里熱電動交通:新能源與里約熱內盧州公路公共運輸的未來(RJ Electromobility – New Energy Source and the Future of Road Transport by Bus in the State of Rio de Janeiro)」論壇。活動中一併展示22噸電動公車,額定續航里程為250公里,並配備夜間充電系統,可將車隊生產力最大化。 根據代工廠商(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OEM)描述,大眾電動公車還配置了再生煞車系統,可將電池壽命延長並降低車輛因煞車產生的磨耗;同時,透過環保模式的駕駛功能,還可以調整車輛對電力的消耗。另外因應巴西熱帶雨林氣候,車輛的設計上甚至納入防洪能力,並由空氣懸吊提供跪傾(Kneeling)功能來增進無障礙使用的支援能力。 大眾汽車巴西商用車部門副總羅德里戈·查韋斯(Rodrigo Chaves)表示:「從電動車底盤與電動卡車的國內測試累積經驗之後,我們將在2024年下半年推出電動公車,向都市電動交通再度邁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