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速度是公共運輸競爭力的基礎

透過緩急分離的東京單軌,只要20分鐘就可以從羽田機場到山手線。 北北基桃月票將在2023年7月上路,但日前有一份 報導 指出,實際上仍有46%的內湖科學園區員工不願意使用,因為實際上內湖科學園區的問題並非金錢因素,而是時間精力的因素。臺北市議員李明賢指出:「近半數內科員工對於1200月票無感,重點不在於經濟上的誘因,而是轉乘仍然不夠便利。」其原因在於桃園民眾如果要到內湖科學園區上班,還要經過機場捷運、板南線及文湖線才能到達。 另一份較為久遠的 報導 也指出,林口民眾要前往內湖科學園區,搭乘機場捷運轉乘臺北捷運,也要花費64分鐘,且票價高於公路客運甚至高鐵,及門性也不如公車;但是近期的月票制度議題則證明,雖然票價是內湖科學園區的通勤問題,通勤時間與動線實屬內湖科技園區的真正硬傷。消基會過去也曾 指出 ,缺乏轉乘優惠、缺乏差別定價、接駁不便及搭乘時間過長的問題是機場捷運的缺點;而近期通勤旅次的花費問題已可透過月票消弭,但對於搭乘次數較少的旅客而言仍然是負擔,且還是無法解決機場捷運本身缺乏接駁與轉乘距離過長的問題。 差別定價的案例,可以參考東京單軌的假日限定500日圓 山手線線內優惠套票 ,也就是原本單軌全程為500日圓,直接加碼到轉乘至山手線任何一站都是500日圓,相當於臺幣108元。而東京單軌實施普通與機場快速兩等級的緩急分離班次,平日還會一班區間快速,搭乘直達車到達山手線最快也僅需20分鐘,不論在票價上還是旅行時間上都具備極強的競爭力,相當划算。另外若於平日使用原價搭乘,則總價最高會來到770日圓,相當於臺幣166元,與桃園機場捷運差不多價格,但卻比搭京急轉山手線的580日圓、相當於臺幣125元的總價還貴。 當然,要去池袋最快的方式也不是單軌,單軌的旅行時間在山手線的另一端沒有優勢,論直通運轉能力也一定是京急獲勝,例如搭單軌要在濱松町站走到大門站才能搭淺草線,京急則可以直接開進去。但身為JR東日本子公司的單軌還能靠壓低總價取勝,也就是直接整合單軌與山手線的票價,讓旅客用桃園機場捷運的票價可以從羽田機場幾乎搭到池袋去,顯現東京軌道運輸的票價費率在各家業者競爭之下,本身就已優於桃園機場捷運,消基會建議桃園機場捷運降價不無道理。 交通是一種負效益的行為, 也就是使用者花費時間越長,則效益就越低 。因此,運輸系統的競爭力來自於速度,若基礎建設不符合使用者需求,將導致速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