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5的文章

翻譯:東武鐵道都市公園線新車上路

圖片
原文 (英) 東武鐵道都市公園線於2025年3月9日迎來了新車的上路,這是近畿車輛製造的80000系電聯車,服務於埼玉縣的大宮與千葉縣的船橋之間,中途經過柏市。都市公園線本名為野田線,於1930年全線通車,全長62.7公里,採用1067毫米軌距與1500V電壓,部分區間僅有單線。 近畿車輛將為東武鐵道提供25組80000系電聯車,採五輛編成。目前已有7組列車正在製造中,還有18組列車預計只會製造四節車廂,並從60000系電聯車的編組中取出一節來使用,經由改造與重新編號後成為80000系的一部分,這時60000系電聯車就會從原本的六輛編成變成五輛編成,達到編組一致性。 新的80000系電聯車將用來取代老舊的8000系與10030系電聯車,其編組包含兩輛駕駛拖車、兩輛動力馬達車與一輛拖車,最高時速為每小時120公里,全列車容量為697位乘客,並設置239席座位。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列車上被稱為「快樂座(Tanoshiito, たのしーと)」的家庭區,且列車前後端的駕駛艙門玻璃也特別設計成落地窗的型式,小朋友可以輕鬆透過艙門玻璃來觀察駕駛艙內與前方景觀。 在機電系統上,列車本身採用鋁製車身與三菱的「 同步磁阻馬達與逆變器牽引驅動系統 (Synchronous reluctance motor and inverter Traction drive System, SynTRACS)」,其中包含250kW的自冷式同步磁阻電動機(Synchronous Reluctance Motor, SynRM)、採用碳化矽(SiC)元件的 變頻驅動系統 ,以及可為車內空調與照明提供備援電力的鋰電池組。與舊型的8000系電聯車相比,80000系提供更有效率的牽引動力,並搭配再生煞車的使用後,能源損耗可降低40%以上。 此外,編組之中的一節車廂將會配備各種監測設備,在列車運行過程中執行對基礎設施的定期檢測,實現即時的條件式維護保養(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 CBM)。其中,車頂攝影機用於監測架空線磨損狀況與主副吊線的支撐狀況;車底攝影機則檢查鋼軌的回流電路,確保其正確與架空線對齊且連接狀況正常。此外,還有負責檢測鋼軌磨耗、扣狀況及其他零件的攝影機。列車底部也裝置二維感測器,可以測量鋼軌的垂直與水平位移,識別潛在的軌道幾何缺陷,並確保軌道結構的安全性與穩定...

翻譯:瑞士國鐵瞄準往倫敦的國際列車市場

圖片
原文 (英) 隨著國際路線旅運量的成長,瑞士聯邦鐵路(Schweizerische Bundesbahnen, SBB)正計畫拓展國際列車服務,並與其他合作的鐵路公司共同推動。目前瑞士聯邦鐵路正考慮再度增購最多40列高速列車,用於行駛於法國與義大利的國際路線,未來甚至還要行駛至巴塞隆納與倫敦;此外,因目前運行於瑞士與義大利之間的鷹號(Astoro)列車、瑞士編號RABe 503型的阿爾斯通ETR610型鐘擺式列車(Alstom Pendolino)將在2030年代後半期退役(封面照片),瑞士國鐵也需要開始汰換現有的國際列車車隊,並考慮引進速度更快、可在其他國家達到每小時300公里運轉速率的車種,即使在瑞士境內並沒有相應標準的路線。 瑞士聯邦鐵路已於2025年3月12日在政府採購平台上發布資訊徵求公告,尋求具備多系統運行的高速列車,並考慮種採購方案,包含直接採購列車並附加15年維護合約,或是15年的租賃合約來降低購車帶來的前期成本。瑞士聯邦鐵路將於2025年4月至5月向潛在廠商與租賃公司進一步交流,並可能於2026年正式公告招標。 瑞士聯邦鐵路也針對瑞士直達倫敦的國際路線進行可行性研究,其結論指出,讓列車直通倫敦從技術層面而言是可行的,但現況仍面臨諸多挑戰有待克服。其中,通過英法海底隧道(Channel Tunnel)對於新闢列車服務的主要障礙,在於只要該路線有停靠的車站都必須增設安檢與邊境管制設施;瑞士聯邦鐵路則希望能提供這項服務,認為不論是蘇黎世中央車站、日內瓦科爾納萬車站(Genève Cornavin)還是瑞士國鐵巴賽爾車站(Basel SBB)都有條件設置這些必要設施,未來也將進一步發展具體方案,但最快也要等到2030年代才有可能實施。 延伸閱讀 翻譯:英法海底隧道更新安全協定以提升相容性 翻譯:瑞士國鐵在義大利路線投入更多列車 翻譯:合作經濟成為瑞士國鐵未來發展方針 翻譯:阿爾斯通與瑞士國鐵達成賠償和解 翻譯:歐盟擬實施鐵路共同工作語言

翻譯:首度由英國設計的次世代新幹線車輛

圖片
原文一 (英)、 原文二 (英) 東日本旅客鐵道於2025年3月4日首次發布了E10系新幹線高速列車的 概念圖說 與動畫,預計將於2030年代初取代目前行駛於東北新幹線與北海道新幹線的E5系與H5系列車,目前最終設計作業已在進行中,宣告東日本旅客鐵道已經從「鐵路試驗前沿技術先進實驗室(Advanced Labs for Frontline Activity in rail eXperimentation, ALFA-X)」的試驗計畫正式進入到商業化驗證階段,預計在2027年將會開始生產量產車。其中,E10系規劃採十輛編成運行,最高運轉速率設定在與現況相同的每小時320公里,不過東日本旅客鐵道在發布設計概念時表示,E10系將作為未來新幹線列車的基礎,同時還會肩負北海道新幹線延伸至札幌的任務,但這個任務預計要到下一個十年才會實現。 至於E10系的列車設計重點,則放在乘坐舒適性與旅行時間的有效利用,尤其是座椅配置納入了「共享列車辦公桌」的設計概念,兼顧空間最大化與商務旅客的需求,且因為東京至函館的行駛時間為四小時以上,所以所有座椅都配置了電源插座與通用序列匯流排(USB)充電插座,提升旅途中辦公的便利性。另外,E10系也改善了行李存放設施,於第五車設置了行李專用的裝卸門,讓旅客舒適更加順暢,且因應搭機轉乘新幹線的旅客增加,所以行李架的尺寸也變得更大。當然,無障礙設計一直是設計重點之一,除了標準的無障礙設施之外,E10的輪椅座位區還變得更大,確保坐輪椅的旅客可以透過車窗欣賞到沿途風光。 針對機電技術的創新上,E10系列車納入了列車狀態監測維護管理(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 CBM)的架構,提升營運效率與維修便利性,同時引進了輕量化的碳化矽(Silicon Carbide, SiC)牽引變流器,提升能源效率;此外,為了增進運轉的安靜度,E10系首度將無刷感應馬達(Blower-Free Induction Motor)配置在新幹線列車上,減少了冷卻風扇的需求。由於日本具備地震頻繁的特性,E10系也針對煞車系統與懸吊系統進行升級,例如從試驗計畫中研發而來的L形懸吊系統可以吸收地震帶來的振動,並降低車體受損的風險;橫向減振器的採用則能減少列車因地震脫軌的風險。而一旦號誌偵測到地震預警訊號,則列車從時速320公里的狀態煞停所需的時間將會更少,煞車距離...

翻譯:羅馬市軌道建設計畫推進大有斬獲

圖片
原文 (英) 羅馬市議會於2025年2月12日宣布,市府已同義大利基礎設施與交通部達成協議,確定地鐵C線下一階段建設的融資方案,並獲得40億元的補助款,將C線延伸至克勞狄烏斯·馬志尼(Clodio-Mazzini)與法爾內西納(Farnesina),同時也針對目前拉特朗聖若望大殿(San Giovanni)、羅馬競技場(Colosseo)及威尼斯廣場(Piazza Venezia)之間正在進行中的工程挹注額外經費。 羅馬市長羅伯托·瓜爾蒂耶里(Roberto Gualtieri)表示:「我們希望這條戰略性的基礎設施能夠經由聖伯多祿大殿(San Pietro)抵達法爾內西納,為羅馬提供更高效且更永續的公共運輸系統。而2033年是天主教的特別禧年,特別禧年的契機將能加速這條路線的建設,讓羅馬獲得應有的運輸服務。」 與此同時,羅馬市政府正在推動的五條輕軌路線也大有斬獲。羅馬市議會的交通委員歐亨尼奧·帕塔內(Eugenio Patanè)宣布,連接瑪莫洛橋與帕爾米羅·陶裡亞蒂(Palmiro Togliatti)車站的路線將在2025年3月3日動工;另外市議會從2024年12月底至2025年1月底之間,陸續核定了五條新的輕軌建設可行性研究案。目前羅馬市政府已規劃申請基礎設施與交通部的經費,用於支持這些計畫的推進,這五條輕軌路線分別為: 蒂布爾蒂納(Tiburtina)高鐵站至地鐵B線的瑪莫洛橋(Ponte Mammolo)站,總經費1.23億歐元。 地鐵A線的阿納格尼娜(Anagnina)站到地鐵C線的安吉拉塔(Torre Angela)站,總經費4.1億歐元。 輕軌二號延伸線,從曼奇尼廣場(Piazza Mancini)延伸至區域鐵路FL10號線的克拉拉葡萄園(Vigna Clara)站,總經費1.3億歐元。 軌距950毫米的花園輕軌(G線)延伸至位於托爾韋爾加塔(Tor Vergata)的A1轉乘停車場(Parcheggio Scambiatore),造價4,800萬歐元。 從特拉斯提弗列(Trastevere)火車站經由維尼亞穆拉塔街(Via di Vigna Murata)到羅馬東南部,於2025年1月30日核定。 上述建設之示意圖說 延伸閱讀 翻譯:米蘭地鐵四號線延伸段通車 翻譯:佛羅倫斯為輕軌路網擴張投注資金 翻譯:比薩將重新引進輕軌系統 翻譯:拿坡里捷運六號線...

翻譯:米蘭最新施泰德電車投入營運

圖片
原文一 (英)、 原文二 (英) 米蘭公共運輸公司(Azienda Trasporti Milanesi, ATM)於2020年9月與施泰德(Stadler)簽訂了一份價值1.726億歐元的框架協議,計畫供應最多80列電車。其中,第一筆確定訂單包括30列電車,價值7,550萬歐元,其後又追加了30列電車。到了2023年6月,雙方再度簽訂另一份框架協議,將採購最多25列中運量電車(25.4公尺長)與最多25列高運量電車(35公尺長、五輛編成),目前已確定訂購14列高運量電車,並獲得義大利國家復甦與韌性計畫(Piano Nazionale di Ripresa e Resilienza, NRRP)補助。 截至今日,確定訂單總共包含74輛「電車路線(Tramlink)」電車,總價值達1.9億歐元。其中編號7701的第一列新電車,於2025年2月19日在墨西拿(Messina)機廠的記者會上亮相,出席者包含米蘭公共運輸公司執行執行長阿里戈·吉安娜(Arrigo Giana)與施泰德瓦倫西亞分公司總裁兼執行長伊尼戈·芭樂(Iñigo Parra);隔日,新電車隨即投入7號線與31號線的營運。至於其餘73列列車,則預計將在未來兩年陸續投入使用,逐漸取代舊型車輛。 伊尼戈·芭樂表示:「我們特別自豪能夠為米蘭提供新型電車,並為市民提供高標準、舒適、安全且無障礙的設施。電車路線系列融合了施泰德多年來在客運軌道車輛領域的經驗,在性能、可靠性、安全性、舒適性及先進技術上達到業界標竿的等級。」 阿里戈·吉安娜表示:「這一里程碑標誌著我們的公共運輸創新之路又更進一步,並證實了米蘭作為義大利電車之都的地位。目前米蘭有將近160公里長的電車路網與17條電車路線,新車輛雖然代表著未來,但也將與歷史悠久的經典電車並存,共同成為義大利的象徵之一。」 這批電車是米蘭公共運輸公司首批可雙向運轉的電車,三輛編成的電車全長25.4公尺、寬2.4公尺,每側配置三組車門。同時,車上設有66席防破壞座椅與輪椅專用席位,還配置了空調、USB插座及大型旅客資訊顯示器,提供車站、路線及一般交通資訊,並於車門處設置輪椅渡板。列車最高營運速率為每小時60公里,融合優異的空氣動力學與卓越的安全舒適性設計,讓車頭的大面積擋風玻璃創造出超廣角視野,再輔以車載攝影機徹底消除視覺死角;此外,創新型轉向架還能確保電車在市中心的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