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由行道樹配置檢視市區道路空間分配妥適性

行道樹的功能不僅是景觀用途,亦能提供遮蔽降溫之功效。 都市植栽是現代都市工程學必須重視的議題,除了關於應對都市熱島效應與極端氣候等普遍性議題之外,街道景觀、人行空間連續性及公共設施介面處理等問題更是植栽規劃設計的核心。然而,臺灣在都市工程學上面對於植栽的知識有限,這方面的不足也影響了交通工程端,也就是「行道樹」對於道路基礎設施的介面處理;近幾年針對「行道樹」或「樹穴」如何影響路側安全與人行道鋪面有頗多討論,突顯在街道設計與規劃的過程中,邀請園藝與植栽專家的參與更顯重要。 雖然都市工程學是考都市計畫技師的必備科目,也是交通工程領域涉及的項目之一,但在過去不論是考題還是實務操作上,對於植栽相關的規範多僅及於皮毛,現有的都市計畫技師或交通工程技師,未必能真正領會其精髓;反而是研究行道樹與樹穴的高手,通常隱藏在建築師或景觀師(非公共工程委員會技師)之中。在實務上,行道樹的選擇與景觀設計不僅非都市計畫技師的業務範圍,交通工程技師也未必熟悉,就算 大學時期把都市工程學讀到滾瓜爛熟,若沒有實際接觸則也只是理論上的認知,如果從業後僅接觸普通的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或個案變更等業務,那就更不可能對其精熟。 行道樹的功能 當人們在談論行道樹的時候,不同領域的專家會有不同的解讀方式,例如交通工程領域的教學常常強調科學的部分,例如路口處植栽會影響到轉彎的視野、中央分向帶的植栽可以遮蔽對向來車的車燈等。對於都市計畫與建築領域的專家來說,行道樹則具備感性的景觀層面與遮蔭層面,可以讓步行的過程更加舒適;或是如同環境領域專家在談論的議題,如降低熱島效應並促進地表水分逕流滲透。 以筆者自己的求學經驗而言,原本在修習都市工程學時並未學到較深入的植栽或景觀知識,而是在選修公路工程之後才有相關的概念,得以初步歸納植栽的重要性有幾大層面: 行道樹可降低都市熱島效應,有效降低路面溫度,並提供行人舒適的步行環境。 行道樹可以產生景觀美化,有效遮避嫌惡景觀並創造視覺舒適性。 行道樹可以遮蔽陽光或對向車燈照射,有效改善道路在特定時段、特定路段的眩光現象,提升行車安全。 從理性的科學層面而言,如果我們想要促進公共運輸使用來解決交通問題,就必須健全步行設施;而步行設施的舒適感來源之一就是行道樹,可發揮如同前述的景觀與遮蔭效果。所以若行道樹能在人行空間發揮適當作用,則能間接促成民眾選擇步行的意願,並有效美化環境;若市區道路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