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線改造提案:新店區北新中華路口

(以文內圖說為準)

新店區公所捷運站前屬於重要交通節點,且因鄰近眾多公共設施而人流匯集。近年來,因為行人庇護島的優點被眾人關注,於是土地銀行前面也設置了一座,但沒多久即遭停用,行人穿越線也回歸到歪斜的樣貌,引發熱議甚至見報。但根據新北市政府交通局回應,因鄰近有一處公車停靠區容量不足導致尖峰時段與行人動線衝突,才會將行人穿越線往後移動。

事實上,該區域更大的問題在於沒有人行道,兩側建築物與道路用地範圍存在著帶狀空地。至於為何有這條帶狀的私有土地?筆者推論應該是早期農業灌排設施的位置,且檢視國土測繪圖資雲的公有土地權屬分布,即可發現大多數土地皆為私有土地,且土地使用分區為住宅區,故被居民與商家作為停車使用且屬於合法行為。同樣的問題雖亦發生在北新大豐路口,惟因土地權屬係純國有,因此可以很直接將人行道完整鋪設其上並設置公車站,萬事如意。

公車排隊進站與人行穿越道位置現況

實際上公車站牌處仍存在帶狀空地

這就是典型的土地問題,尤其北新路兩側存在許多類似態樣,可能是灌排設施、既成道路甚至鐵路路廊遺跡,所以許多地方可能會出現建築線不一致的問題,綜合而言皆能歸屬於「既成道路未進行廢道程序」所致。例如大坪林捷運站二號出口之建築結構位置比兩側既有建築物較前面,原因在於大坪林捷運站二號出口係依都市計畫道路範圍指定建築線、兩側建築則依既成道路指定建築線所致。

既成道路存廢問題導致的道路幾何問題與土地問題,在全國各都市計畫區內早已存在已久,惟主管機關往往以「法律不溯及既往」為由不予處理。另外若都市計畫土地未能有效整理重劃,則都市計畫道路就會直接切割出畸零地與畸形路口,甚至產生袋地而不利使用,這是一個非常物理性的常識,必須要有落日條款才能推進都市計畫,否則數十年仍然無法達到計畫要求。故土地不重整、既成道路不廢,都市計畫即不興,不論都發機關或地政機關皆應重視此一問題,尤其接觸重劃的人員更應具備交通常識,否則土地重整後仍然出現畸形路口,土地重劃的效益隨即大打折扣,形同浪費公帑。

筆者認為新店區因既成道路導致土地畸零、道路畸形或建築線混亂的問題層出不窮,眾多計畫道路不僅未能在計畫年期25年內完成開闢,仍須倚靠既成道路銜接之外,甚至因大幅度改變鄰里都市計畫道路架構,導致路網雜亂無章,有違都市計畫實施之目的。至於圖面混亂甚至存在舊計畫街廓之景象,繪製者貪圖方便直接將「土地使用分區變更圖」換個樣式即輸出,乃獨步全國之圖面管理方式,同一圖台上幾無同樣案例,惟本文不贅述。

若檢視新店區都市計畫圖,就能發現許多主要道路皆與既有土地紋理不符,可將其解讀為以方向目的之開闢作法,國內許多都市計畫區都有此類「土地紋理干擾」態樣,快速簡單但是粗暴,建議道路兩側土地必須妥善整理才能避免畸零地與畸形路口產生。北新路也不意外,然而在新店區公所附近之道路兩側土地,其土地分布皆已配合北新路,僅既成道路(或空地)問題待處理,較為簡單但也是北新路較為獨特的土地問題態樣。

新店區公所周邊交通問題分布

此處也是因既成道路問題導致基地呈現畸形

地籍圖套疊公有土地權屬與都市計畫圖結果

大坪林站二號出口建築線疑義回覆

針對捷運區新店區公所站周邊的問題,筆者認為主要問題與解決方式可分為數項:

  1. 小巷口太多導致道路開口過近,建議將中央分向帶封閉,限制轉向處理並僅留下一處行人穿越線。
  2. 因帶狀空地在都市計畫上屬於住宅區,故道路主管機關應於道路用地範圍內自行開闢人行道,甚至以既成道路管理之名義一併填補空地。
  3. 公車站牌分離設置,不一定要侷限在星巴克門口,可參考大坪林公車站與羅斯福路武功國小站。
  4. 行車動線應調整,令近端應能續行至遠端不需進行機動,故建議若近端設有左轉車道時,遠端路口處中央分向帶加寬,除可施作庇護島,亦可將路口處兩端車道對齊。作圖後發現原底圖存在航照圖圖幅接合處破圖點,經檢視現況與釐清圖資誤差程度後,再進行校正處理重新確認改善方式。

在現況中華路口的天橋已經拆除之情況下,建議行人穿越道線移動至中華路口處,不再設置路段中人行穿越道,如此亦可避免因路側公共設施限制導致行人動線畸形。此外,因為鄰近兩處巷口皆已封閉,故行車動線更加單純僅有右轉,機車左轉待轉區皆可取消,並增加人行道可使用面積。最後,取消兩座小巷口之人行穿越道與號誌化路口之後,估計星巴克門口之公車站可容納兩輛公車、摩斯漢堡門口可容納一輛公車;和運租車因車輛進出需求暫不設置公車停靠區,惟預留停車彎空間供未來彈性使用。

原修正方案建議圖

釐清現況與圖資誤差後修正方案建議圖

承主要問題第四點所述,中華路口南側佈設與北側之間有偏移,但實際現場是尚未偏移的,反而是北向遠端需要針對左轉車道結束後的收尾進行處理。而因為現行圖資來源中,僅有Google地圖可以旋轉圖面後截圖,其他圖台僅能維持北方朝上截圖,且因截圖範圍需放大導致畫質偏低,故南北走向道路對於橫向螢幕而言,效果大打折扣。

由於現況已暫時解決公車停靠區容量問題,再考量政治挑戰性與地方政府施作能力,筆者並未考慮撰寫市政信箱提案,待日後獲得其他契機再行考慮。

在最新的都市計畫圖上還能看到舊街廓,堪稱圖面管理之奇觀。

鄰近「示範道路」的公車站牌也是一處世界奇觀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翻譯:富士山輕軌計畫面臨技術挑戰

翻譯:日本地方鐵道如何吸引運量?

翻譯:瑞士國鐵採購全新貨運機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