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線改造提案:新北市新店區民權路
在建設捷運環狀線之前,民權路是雙向四車道佈設;環狀線完工連同人行道拓寬工程之後變成雙向二車道,但是每車道寬到可容許兩輛小客車併排行駛,到了建國路口處就直接分裂成兩車道,車流更加混亂且肇事鑑定較難釐清責任歸屬。本次動線改造計畫就是基於道路瘦身的理論,一來約束車流的一致性,二來提供停車彎、卸貨區及公車停靠區,規範路側活動空間。
![]() |
如此寬度將造成車輛併駛交織,不僅風險較高也導致肇事責任歸屬存在疑慮。 |
![]() |
尖峰時間車流併排行駛現象 |
本來筆者想要使用路中間的中央分向帶,創造一個直線的車道線形;但後來檢視公車停車彎之後發現一定要有偏移才能塞進去,所以就採用了接近路口時向兩側漸變偏移、中間再塞進左轉車道的方法。參照的設計速率是50公里/小時,依《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要求是1:8漸變段;故設定車道寬3公尺,漸變長度就是24公尺。
這段路有兩個公車站點,分別為民權路口與民權工業區,相距不到一百公尺,筆者認為效率不高且進出站容易影響車流,因此透過市長信詢問兩站合併成一站的可能性。而新北市政府交通局運輸管理科以「服務搭乘民眾區域不同,且站位使用均有固定的人數,為避免影響民眾權益,建議維持現況為宜」為由回覆,故筆者亦採取兩站皆保留且設置公車停車彎的方案。
筆者嘗試以美國城市運輸官員協會(NACTO)的規劃手冊為參考,進站漸變段為50英尺(15公尺)、出站漸變段為25英尺(8英尺);再依照《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要求,提供一輛公車15公尺停靠長度。其實前後兩者的漸變段規範雷同,然因為此處前後會有停車格,為釐清路側停車空間與公車站的整合方式,參考NACTO的設計方式較有明確的依據。
初步繪製成果,人行道可用寬度不變,但針對非路側功能區域進行填補以抑制違規停車行為;車道總數維持為雙向二車道,但針對左轉車道進行槽化保護,路段中僅維持一股車流,到了路口再依車向分離,確保了車流的單純化。筆者建議車道寬度維持為3公尺至3.2公尺之間,以支應公車停靠區所需寬度,避免公車車身入侵車道範圍,導致車流受阻。
最後,本方案也將提交市長信箱建議,但會以左轉車道槽化空間為主要目標,先行解決路口車流混亂的問題。
主管機關(新北市政府交通局管制工程科)回覆:
- 建議民權路往東方向針對左轉車道進行槽化保護、民權路40-
42號前劃設槽化線一節:民權路往北新路方向尖峰車流量極大, 且左轉北新路3段車流遠大於左轉民權路42巷車流, 目前較無往北新路左轉車遭等候隨機左轉左轉民權路42巷車流阻擋 導致車流不順之情事。 另考量針對左轉車道進行槽化保護係避免左轉車與對向直行車道正對 導致衝突,現況民權路車道佈設雖不盡理想, 但民權路往西直行車流在42巷口尚無動線衝突。 目前民權路左轉往北新路尖峰車流量極大, 且車流量遠大於儲車空間, 實應於車流無衝突之前提下將左轉儲車空間極大化。 且民權路往西方向,北新路口前為紓解往台北市方向大量車流, 已將車道調整為三出一進,最內側與中間兩車道皆可供車輛直行, 下游路段需搭配設置兩車道避免兩線車流匯入時交織造成壅塞與危險 ,爰暫無法調整民權路(北新路-民權路42巷) 為4車道並劃設民權路40-42號前槽化線。 - 建議針對非路側功能區域以標線槽化或實體設施進行填補一節,
現況民權路留設紅線部分係經與當地里長與住戶會勘, 繪設紅線預留進出空間、無須保留進出空間路段繪設機車格。 若欲調整卸貨區或機車停靠區位置,尚須取得當地使用者共識。 路外側以槽化線修順車道線型立意良好,但依本市市民使用習慣, 實務上恐難達到槽化線範圍淨空之效果。 - 有關車道總數維持為雙向二車道一節,經檢視您所附圖說,
係以槽化線漸變修順路型。經詳細檢視圖說, 漸變段扣除公車停靠區寬各3公尺後,道路所剩空間約9公尺。 漸變偏移約3公尺而漸變段長僅約20公尺。 漸變段距離過短偏移量大,實難符合駕駛人直觀之行進方式。 若調整拉長漸變段將犧牲更多路側功能區域, 當地住戶與進行商業活動市民恐將難以接受。 您反映車道寬度過寬導致車輛併行, 本局將於民權路柏油重鋪時一併檢討是否調整車道寬度改善。 - 本局秉持人本交通之精神辦理各項業務,能接獲您的建議,
本局不勝感激。感謝您特地來信, 若對本案仍有其他意見或不滿意之處,亦請您多多賜教。
![]() |
新北市民請自首。 |
![]() |
另外也針對公車站牌過近的問題陳情。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