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衣索比亞改變交通政策對抗氣候變遷
![]() |
原文(英) |
翻譯:蔡旻諭 / 校正:都市運輸觀點
中國武漢肺炎使得步行與騎自行車成為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Addis Ababa)居民的首要交通模式,由於票價上漲及無法配合乘客之需求等問題,大眾運輸變得愈加不可靠,且疫情期間對於社交距離的要求更是加劇了這種情況,為了提升大眾運輸使用彈性,當地政府正設法將人行、自行車基礎設施與大眾運輸系統整合。
今年9月,政府啟動了一項安全自行車計畫,該計畫透過重新設計街道及政策宣導將自行車和步行作為一種高效率、靈活且可靠的交通模式,以促進整體交通安全。這些因應肺炎疫情的所產生計畫皆是由先前擬定之非機動車輛運輸(Non-Motorized Transport)策略所推動。
阿迪斯阿貝巴擁有超過300萬人口,且預計未來10年後將成長至500萬人,原先政府採用了一個熟悉的方法來解決交通增長問題,那就是「創造更多汽車行駛空間」,造成其他交通模式不利發展。幸運的是,在人口激增後,政府改採以人為本的交通策略,優先考慮行人空間和自行車基礎設施,以滿足其全體居民之需求。
這座城市曾經以汽車作為首要考量,絕大部分的道路是為相對富裕且乘坐私有車輛的少數族群(15%)所設計,而非占比較高的步行人口。在國際運輸與發展政策研究所(ITDP)的指導與協商下,阿迪斯阿貝巴運輸局(AATB)制定了年期10年的非機動車輛運輸策略來因應此問題,幸運的是,政府已準備好迎接挑戰,衣索比亞的進步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2015年具前瞻性且年輕的政府以及總理阿比·阿邁德(Abiy Ahmed)自2018年起的領導,阿邁德授權給年輕的公務員來推動先進的政策,並成為了世界級領導人,因致力於與鄰國厄利垂亞(State of Eritrea)和解談判而獲得2019年諾貝爾和平獎。
「政府對改革抱持開放態度,這種觀念在東非甚至是世上各國都是極其罕見的。」國際運輸與發展政策研究所非洲分部經理克里斯·科斯特(Chris Kost)說道,「他們明白,隨著都市的發展,必須有新的規劃方式為每位居民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務,他們一直是國際運輸與發展政策研究所的熱情合作夥伴,共同致力於建設一個更加平等的都市。」
非機動車輛運輸策略採用整體道路設計方法,側重於設置完整街道(Complete streets),為行人、自行車及其他運具提供了專用空間。當局已承諾建立600公里的人行道,200公里的自行車道,以及設置10000輛共享單車系統等,迄今為止,該市已新建或重建了26公里品質良好的人行道,並制定了無車日等措施,其中2019年共有12天的無車日。科斯特說道:「無車日,僅僅是將汽車從主要道路上移除一段時間,卻能成為改革的推動者。就在街道空出來之後,人們能想像出各種使用公共空間的方式,例如玩耍、運動、創作、社交等,若不將多數的都市空間用於機動車輛的行駛與停放,這些公共空間就是屬於大家的。」
衣索比亞政府的另一項主要目標即是將國家從新興經濟體轉換成為具有競爭力的經濟實體,其發佈了一項綠色經濟計畫,計畫目標非常遠大,即是在2025年達成碳中和。「衣索比亞總理瞭解到,正在迅速流失其廣闊森林的衣索比亞,將會成為最先受極端天氣影響的國家。」科斯特說道,「這意味著發展經濟的同時需包含綠色政策。」其中一項的行動是在一天之內全國種植3.5億顆樹,這項行動不僅打破了一天種植最多樹木的世界紀錄,同時也讓衣索比亞的人民瞭解政府對於綠色政策的重視程度。
隨著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劇烈影響,伊索比亞採取了明智的方法,致力於打造平等且永續的交通運輸,政府機關裡一群雄心勃勃的年輕人正在研擬政策,以推動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在因氣候變遷而蒙受巨大損失的國家中,這些策略提供了一條世上許多國家都應遵循的道路。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