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微型運具填補公共運輸空白區
![]() |
原文(英) |
中國武漢肺炎正迅速影響人民的生活,包含行動處處受限,以及工作方式的轉變。目前最常見的防疫措施還是減少旅次發生,但是現在最重要的事情還是要提供安全且可靠的運輸工具。
紐約市已經為自行車及其他微型運具使用者提供更多空間,這是因為既有的旅次已在疫情期間迅速轉變為微型運具。還有哥倫比亞的波哥大,在一夜之間迅速建立了總長76公里的自行車道系統,以便容納更多改騎自行車的民眾,並讓他們保持社交距離。現在墨西哥城跟倫敦也發現,花了好幾年時間來建設自行車道路網是有好處的,目前他們更積極將臨時自行車設施永久化。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世界各地到處都有運具選擇轉移到自行車跟微型運具的現象,而這些案例都是可被借鏡的。這不僅僅對於防疫非常重要,也對促進都市韌性非常有效,因為不論是瘟疫、極端氣候、空氣汙染還是氣候變遷,未來都市將面臨更多干擾。
為了使都市保持運作,都市需要有更多可替代且可用的運輸系統,例如地鐵、公車、計程車、步行。當然,現在新興的微型交通(Micromobility)也應被視為韌性都市的一部分。微型交通這個詞,在近幾年來已經被都市主義者、規劃者,甚至科技業廣為流傳,但是目前卻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運輸政策與發展研究所(ITDP)與微型交通的相關領域人員進行了溝通,對於今日越來越多樣的微型移動設備,討論關於微型交通的定義。
在沒有針對微型交通定義的狀況下,都市必須制定各種相關的法令限制,例如汽車工程師協會(SAE)和國際運輸論壇(ITF)等組織已經根據重量、速度和功率,為不同的微型交通模式制定了分類方法。運輸政策與發展研究所希望在這些基礎上,建立一套更為清楚明確的定義,可以被各方接受理解,從政府部門到記者再到民眾,都可以清楚認知。
明確定義的功能,在於讓地方政府制定出清楚明確的法規,釐清那些運具可以使用自行車道(例如時速低於25公里的微型運具),哪些不應該使用(例如機車)。「輕型私人運具(LIT)車道」是一種新穎的思維,可以更廣泛涵蓋自行車以外的微型交通,這種車道與保護型自行車道(PBL)類似,用物理設施將微型運具跟傳統機動運具及行人隔開,許多美國城市像亞特蘭大跟波特蘭,都採用了這一個專有名詞,而國際運輸論壇則持續呼籲應該要制定針對其基礎設施的規範。
未來都市人口密度將會越來越高。聯合國預測,未來全世界有2/3的人民都居住在都市,這代表都市人口需要更多更靈活、可靠且負擔的起的運具,以面對更多不同的旅次。全世界都知道都市已經沒有空間拿來給民眾存放私人運具,且在尖峰時刻的狀況下,私人運具的競爭力只會越來越低,應該要被淘汰。這還不包括私人運具帶來的各種外部成本,例如安全問題跟汙染問題。
都市必須要改變道路的景象,來面對越來越多的旅次種類。這意味著都市必須考量非汽車使用者所需的空間,且因為都市大宗旅次將集中在五公里範圍內,所以微型運具被使用的機率將會越來越高,以滿足人們追求快速且自由的需求,並因應現今人們對零排放的追求。
而在過去兩年內,微型運具的用戶已經大幅成長,且也更激發使用者對建置安全設施的訴求,讓他們不用跟人爭道或跟車爭道。運輸政策與發展研究所建議,應在速限較高(50kph)的街道上,為使用者提供保護型自行車道或輕型私人運具專用道,至於沒有保護設施的街道都應該被視為慢車道,限速30公里。
另外,自行車高速公路跟專用車位,也可為這些微型運具提供更安全、更便利的使用環境。隨著微型運具的持續發展下,都市必須展開漸進式的議程跟前瞻基礎建設來回應這些趨勢,而在中國武漢肺炎侵略全球的期間,微型交通將獲得發展的契機,提供民眾時尚、安全且低碳的交通方式。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