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不是所有人都開車

原文(英)

翻譯:蔡旻諭 / 校正:都市運輸觀點

我清楚地記得,我13歲那年在洛杉磯南部,曾耗費無數時間來研究洛杉磯大都會運輸局的大眾運輸路網圖,我會從家裡與城市中各區域之間挑選地點,並乘坐公車或鐵路來進行一趟旅行。研究城市中的公車路線成為了我的嗜好,因為我並沒有機會開車,我的父母都是移民,他們日以繼夜的工作只為了供養我和兄弟姊妹,所以為了省錢,我的交通都靠一張大眾運輸學生月票,能讓我每月花費20美元就能無限次數搭乘當地的鐵路及公車。

長大之後,公車對我來說是一種移動方式,給了我四處行動的自主權,讓我得以透過自己的方式學習與瞭解這座城市。我常搭乘大眾運輸去學校、實習及校外活動等,並經常於下課後跟朋友們一起去一家叫「進去出來」(In-n-Out)的漢堡店,事實上,我在南洛杉磯的家人、鄰居及朋友皆相當仰賴大眾運輸。

最近,我和一位大學朋友聊天,當他得知沒有車也能在洛杉磯生活時,他相當地震驚,我並沒有責備朋友的刻板印象,新聞報導時常譴責洛杉磯為「世界汽車之都」或「癡迷於汽車的城市」,並始終位於美國交通最繁忙的地區之首,到了每年11月的感恩節假期,數百萬人開車前去拜訪親友時,新聞台總是會播放高速公路上塞滿14個車道的車海畫面,有了這些影像的展示,很容易讓人們有「洛杉磯沒有人不開車」的想法。

洛杉磯擁有涵蓋88個城市及非建制地區的大眾運輸路網,我們可以乘坐公車去學校,搭上當地的公車前往雜貨店,乘坐A線公車(以前被稱為藍線)去拜訪住在長灘(Long Beach)的親友,透過L線公車避開高速公路的車流前去參觀帕薩迪納(Pasadena)老城區,並搭乘由南灣(South Bay)開往洛杉磯市中心的通勤快車,既時尚又舒適,目前最新的路線於2019年通車,而洛杉磯西部日前有了一種叫「LAnow」的需求反應式微型公車服務(on-demand microtransit shuttle service),這是一種新型態的交通系統,能解決乘客第一哩路及最後一哩路的問題。

此外,該系統仍然在持續擴張中,大眾運輸的營運範圍已達1500平方英里,即便是在疫情期間,仍然持續鋪設了100英里的鐵路,中國武漢肺炎大流行所導致的預算刪減影響了許多計畫的推行,但以目前來說,該地區仍然致力於大眾運輸的擴張,並透過減少載客數來加速這些計畫的興建。

國際運輸與發展政策研究所(ITDP)的綠色運輸指標(Indicators for Sustainable Mobility)也表示,在美國,洛杉磯居民擁有大量的大眾運輸工具,舉例來說,有44%的人口、58%的工作地點以及56%的低收入戶家庭只需步行500公尺(0.81英里)或10分鐘的自行車車程即可抵達大眾運輸場站。這些數據表明了洛杉磯人有開車以外的選擇,但只有約15%的居民走路、騎車或搭乘大眾運輸去工作。其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只有5%的工作地點及4%的洛杉磯居民能透過快速大眾運輸、步行或自行車在一個小時內抵達目的地。

所謂快速大眾運輸的定義,是在工作日尖峰小時每班車10分鐘或更短的頻率,而通勤者在一小時內可到達的工作地點差距,已清楚說明了為何大部分人仍然選擇開車。大眾運輸系統是組成都市重要的元素之一,它的設計必須以有效率的方式聯接人們與他們的目的地;無法將人們與工作場所聯結的大眾運輸,對於一般的通勤者來說毫無價值可言。

然而,並非所有洛杉磯人都擁有車輛且能在一小時內抵達工作地點。研究證實,與高收入家庭相比,低收入家庭獲得汽車的可能性更小。此外,在洛杉磯20萬戶沒有汽車的家庭中,大部分皆集中於有色人種為主的社區裡。根據洛杉磯大都會運輸局的調查顯示,大多數公共運輸的使用者來自於低收入或有色人種社區。從2018年的乘客調查報告來看,超過80%的乘客為非裔或拉丁裔美國人,72%的乘客生活在年收入低於25000美元的家庭中。

(25000美元為美國常見的貧困指標)

儘管大眾運輸使我能夠獲得社區以外的機會,但仍為我帶來不少問題,舉例來說,我在威尼斯(Venice)社區就讀的高中離我住的地方只需20分鐘的車程,然而,沒有直達的公車路線,讓我每天早上都需要搭乘兩班公車耗費1.5個小時才能抵達,我記得當時每天早上6點就得站在公車站牌,除了希望不要錯過公車也祈禱車上不要太多人。作為一名高中生,我接受了這種別無選擇的情況,但這對許多洛杉磯居民是個大問題,特別是身兼多職的人,這是新移民需共同面臨的現實。

中國武漢肺炎造成的大流行加深了公平運輸政策的重要性,與其他相似的地區相比,洛杉磯大眾運輸固定載客量更高,這表示乘客大部分都是必要性工作者,並且仰賴大眾運輸來通勤。除此之外,在6月初,由於響應「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抗議行動,夜間服務關閉,導致上千名乘客滯留,其中有許多皆為必要性工作者及有色人種。這些事實重申了許多大眾運輸提倡者的使命及困境,「大眾運輸是組成社會安全網的重要元素,應當獲得足夠的資金並持續擴張。」

那些仰賴大眾運輸的人與乘坐私有車的人在城市中的體驗有所不同,由於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經歷,使得公共運具乘客的聲音經常被置若罔聞。大眾運輸是數百萬洛杉磯居民至關重要的生命線,任何改善、新建、擴展都將直接影響或惠及城市中較為弱勢的成員。洛杉磯郡的選民壓倒性地支持2008年及2016年的法案提議,該法案利用銷售稅無限期地為大眾運輸系統提供資金,這一提案顯然引起了共鳴。資金的取得是重要的第一步,但細節規劃和土地使用分區配置仍需經縝密的構想,才能使大眾運輸系統真正地服務到洛杉磯居民,並期望能有更多新乘客加入。

我希望對於往後世代的洛杉磯人來說,大眾運輸將會成為成長歷程中具決定性意義的一部分,就像它對我一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翻譯:富士山輕軌計畫面臨技術挑戰

翻譯:瑞士國鐵採購全新貨運機車頭

翻譯:瑞士黃金列車增購機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