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每條路都是自行車友善街道!
![]() |
原文(英) |
如果安妮·伊達爾戈(Anne Hidalgo)連任市長,他將計畫把巴黎變成無數個鄰里單元,讓市民可以在住家附近15分鐘範圍內滿足日常生活所需。但是,最好不要用開車來完成,社會黨希望巴黎人盡量靠走路跟騎自行車來完成。
伊達爾戈在競選活動「Paris En Commun」上,宣布了「十五分鐘之城」(Ville Du Quart D’Heure)的計畫,希望將巴黎變成一個對「人」友善的城市,該計畫是目前伊達爾戈的「PlanVélo」交通改善計畫的延伸,其中包括拆除汽車空間、增加自行車和行人的空間。
在1月28日的自行車活動時,伊達爾戈宣布了更多人本計畫,包含在巴黎每條街道上都有自行車道,以及所有的橋梁上都有自行車的保護設施。而這些所需空間,將來自於縮減汽車空間,未來路邊停車位的數量將會減少27%。根據Atelier Parisien d’Urbanisme (Apur)在2019年的研究,巴黎目前有83,500個路邊停車位,伊達爾戈計畫要拆除六萬個。若包含路外停車位,巴黎目前總共有621,600個停車位。
伊達爾戈希望繼續進行「生態城市轉型」的活動,以促進都市空氣品質並改善巴黎人的日常生活環境。而索邦巴黎第一大學教授卡洛斯·莫雷諾(Carlos Moreno)更進一步提出「分段都市」(segmented city)的構想,這個「十五分鐘之城」應該要讓所有主要道路的車流被抑制,例如將那些特別擁擠的十字路口改成人行廣場,然後在學校附近建立兒童街。
莫雷諾教授說,說如果伊達爾戈連任,綠地、菜園跟遊樂場將會取代停車場。部分由伊達爾戈推動的「街道新組織」將是永久性的,部分元素則具有時段性,例如兒童街是在上學日進行。至於「十五分鐘之城」的由來,就是取自於莫雷諾教授的「即時都市」構想,認為公共設施、就業場所跟商店都應該分布於居住環境的周邊。莫雷諾教授表示,「要改變我們與時間的關係,就必須從根本改變交通行為。」
與其建立一個放在城外的大型購物商場,「十五分鐘之城」將人們與購物環境高度拉近,可以隨時滿足生活需求,並對人們走路跟騎自行車的行為給予肯定。莫雷諾教授表示,都市空間還是受限於石油時代的思維和都市道路規劃的影響,但「無所不在的汽車時代」即將終結。「高度仰賴汽油的都市設計必須被撇除,才能實踐真正的生活品質。」莫雷諾教授承認,「這是一項具有野心的都市政策,這將徹底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模式。」
「這將挑戰我們的生活空間。」莫雷諾教授補充,「未來幾年內,即時都市的理念必須成為都市發展路線的核心。要維護生活品質並滿足生活需求,就不得不考慮到都市最基本的兩大項目:時間和空間。」
莫雷諾教授認為,巴黎必須從「都市規劃」的思維轉移到「都市生活規劃」,這意味著將都市單一中心、單一功能的區位配置,轉移到多核心城市,而這就必須滿足到四大要素:緊密性(proximity)、多樣性(diversity)、密集性(density)及普遍性(ubiquity)。因此十五分鐘都市最大的好處,就是在短距離內維持應有的生活品質。
在不久的將來,不僅是巴黎,只要是地狹人稠的城市都要追求:「透過步行或騎自行車的方式,創造高度接近的區位,重新發現生物多樣性,並將街道變成無碳交通的空間」。伊達爾戈在其連任競選中採納了莫雷諾教授的一些想法,希望自己被視為全巴黎最環保的市長候選人;而自2014年當選過後,他也是第一位擔任巴黎市長的女性。巴黎將在3月15日至22日舉行兩輪市政選舉,法國其他市政選舉也同時舉行。
即時都市主義的核心價值在於住宅區緊鄰商店和公共設施,並透過自行車和步行基礎設施聯繫。而這個思維也描述了荷蘭城市,如格羅寧根和烏得勒支的標準都市設計方式。莫雷諾教授表示,他的概念是基於「生活都市」的的概念,這是美國加拿大作家,激進主義者簡·雅各布斯(Jane Jacobs)提出的構想。雅各布斯是1961年開創性的著作《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的作者,他寫了一篇關於鄰里活動的文章,使居民感到更加緊密且安全。
雅各布斯寫道:「一個社區,不僅是一群建築物的組合,而且是社會關係網絡,是一種情感和同情心可以蓬勃發展的環境。」而瑞典地理學家托斯騰·黑格斯特朗(Torsten Hägerstrand)則在1960年代進一步探索了這一點,進而提出了「時間地理學」的概念。為了拓展這項工作,莫雷諾教授的「即時都市主義」也強調了六大城市功能的重要性:生活、工作、供應、關懷、學習、享受和透過生活中實現成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