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空氣汙染讓中國武漢肺炎更具殺傷力

原文(英)

我們早就知道,都市空氣汙染已經是一種全球性的危機,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球有80%的都市居民沒有辦法呼吸到乾淨的空氣,在中低收入國家尤其嚴重。而且大家都知道空氣汙染帶來很多健康的威脅,例如心臟病、壽命降低、兒童發育遲緩、呼吸道疾病或其他健康問題。現在看起來,我們還要將中國武漢肺炎加入到這些清單當中。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針對美國3080個縣進行了連續十七年的追蹤分析,發現在同一個疾病上面,接觸到空氣污染的人有更高的機率會致死。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該研究已經發現,只要一點空氣汙染的影響,就會大幅增加中國武漢肺炎帶來的後果,它甚至還跟吸菸率與人口密度有關。該研究也考慮到貧窮的問題,證明空氣汙染帶來的影響非常巨大。

儘管該研究只著重於美國的數據,但實際上對全球而言具有重大意義。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指出長期接觸人群的影響會更大,因此因為公共運輸停駛導致的短期空氣改善,對於人類不會有太大的幫助,因為他們已經因為長期接觸空氣汙染而擁有更高的風險。對於像新德里跟奈洛比這種城市,懸浮微粒的濃度比美國都市更高,那他們的死亡率一定會遠高於美國,且若長期接觸的汙染比人家多一單位,那他因中國武漢肺炎致死的機率就是人家的15倍。

除了像煉油廠或發電廠這種汙染來源之外,運輸部門燃燒能源產生的汙染也是主要來源,且是全球增長最快的汙染源。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排放物會逐漸侵蝕肺部,並削弱人體的抵抗力。隨著我們逐漸面臨到這樣的危機,減少運輸部門的排放就是當務之急,也很幸運我們已有解決方案,並透過中國武漢肺炎的疫情派上用場。

減少運輸部門汙染最大的秘密,就是限制會汙染的車輛,尤其是在市中心地區。最近有200多個歐洲城市發布了低排放區域(Low Emission Zones, LEZs),透過控制私人運具跟貨運來改善空氣品質,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對高汙染車輛收取高額費用,或是直接禁止不符合標準的車輛進入。

同樣地,像紐約跟孟買都在考慮徵收塞車稅,這樣不僅能改善空氣品質,還能為街道養護跟公共運輸挹注財源,進而再次減少排放。倫敦、斯德哥爾摩跟新加坡的案例都已經證明,收費可以成功改善空氣品質,像倫敦的懸浮微粒及氮氧化物排放減少了12%、溫室氣體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了20%;新加坡每天減少了17.5萬磅(約80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斯德哥爾摩也讓市中心的溫室氣體減少了14%。

在運輸與發展政策研究所(ITDP)的協助之下,墨西哥、里約熱內盧、雅加達及洛杉磯已經承諾要實施類似低排放區域的政策;全球40個城市也簽署了C40都市綠色健康街計畫,承諾在2030年消除都市裡面的石化燃料。

當然,要改善空氣品質,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人們方便且無汙染的短途移動選擇。改善人行道可以減少汽車旅次,並為各種交通政策提供更大的支持群眾;鼓勵自行車及其他微型運具,例如共享自行車及隔離型自行車道,甚至允許電動自行車使用,則可以轉移掉成千上萬個汽車旅次。因此,優先考慮步行與自行車,並以高容量大眾運輸為骨幹,可以有助於面對瘟疫、氣候變遷及交通擁擠的問題,也是讓都市變得更有彈性的作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翻譯:富士山輕軌計畫面臨技術挑戰

翻譯:瑞士國鐵採購全新貨運機車頭

翻譯:瑞士黃金列車增購機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