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印度的兒童友善街道!
![]() |
原文(英) |
印度普納(Pune)利用改善整條街的行人基礎設施,而獲得了2020永續城市大獎。普納把50%交通總預算放在永續交通,包含步行、自行車、公車基礎設施,還有優化他們的公車捷運系統。普納是一座快速發展的印度城市,位於印度西北部的馬哈拉施特拉(Maharashtra)邦,人口超過350萬人,距離孟買僅數小時路程。 它的經濟實力強勁,也擁有數所大學,並且在宜居性排名名列前茅。
普納還是印度的領頭羊,它的街道設計以行人為本,更以兒童及其照顧者為中心。在伯納德·範·里爾基金會(Bernard van Leer Foundation, BvLF)的支持下,運輸發展與政策研究所(ITDP)印度分部與浦那市政公司(PMC)開展了一項名為「翻轉都市交通、培育印度兒童」(Transforming Urban Mobility to Nurture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in India)的計畫,並在2019年12月正式啟動。
「我們的城市有考慮到兒童的感受嗎?」
這問題非常好回答。「沒有,因為你只考慮到機動車輛。」連成人都沒有安全的地方走,更別說是兒童。人類要跟汽機車競爭,才可以在城市之中移動,也很少有基礎設施被設計成優先考慮或專門保護兒童的樣子。
如果我們把基礎設施針對移動範圍有限而且移動緩慢的兒童設計,就可以進而為其他弱勢族群創造有利的基礎設施,像是老人跟輪椅。一座「兒童友善城市」就是把兒童的等級放到汽車之上,並讓所有市民間接或直接受益,比如說行人庇護島可以有利於移動較慢的兒童過馬路,同樣地,移動緩慢的老人也同時受益。
兒童受到汽車排放物汙染的影響較為嚴重,如果市民可以盡量不開車出門,對兒童來說也是一件好事,且能同時嘉惠其他市民。兒童友善基礎設施已經逐漸成為設計的重點,但在印度其他地方,誰理你?所以普納才這麼引人注目。
(編按:想想看三歲小孩的身高是不是接近汽機車排氣管。)
如果兒童友善基礎設施容易達成共識,那接下來我們就要關注更複雜的設計問題。這個問題是在BvLF的最新企劃。在發布會上,PMC的專員魯拜‧阿格拉沃(Rubal Agarwal)解釋:「浦那在許多方面都是一個先進城市,我們歡迎 Urban95 等倡議組織來改造都市環境,並讓它善待兒童和其照顧者。」這些作法包括戰術性都市主義的干預措施,以及精巧的總體步行與自行車政策。
ITDP南亞地區負責人什里婭·加德帕利(Shreya Gadepalli)在發布會上發表了對城市的願景和倡議:「在印度和許多快速發展的國家中,不斷加強的投資還不足以集中火力滿足嬰幼兒和其照顧者的需求。在本計畫的架構下,我們希望透過 BvLF 的支持,普納可以成為馬哈拉施特拉邦和印度其他城市的兒童救星、自由燈塔,讓他們把幼兒和家庭的日常需求納入政策跟計畫中。」
道路主管機關和家庭計畫部門的主管也參加了這項活動,還有其他各種地方組織的代表也齊聚一堂,討論兒童友善城市的具體方案。
針對嬰幼兒和其照顧者的交通政策,專門針對兒童早期發展並提供專門的干預及改進措施,以增加公共場所的安全性、便利性和活力,並改善兒童獲得醫療保健、教育和娛樂等機會,給他們一個歡樂的童年。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