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美國大公路主義下的種族不平等

原文(英)

翻譯:蔡旻諭 / 校正:都市運輸觀點

在明尼蘇達州雙城 (Twin Cities)爆發的「喬治·佛洛伊德之死」示威遊行,佔領了當地一條分裂非裔美國人社區的主要公路。上千名於明尼蘇達州雙城的和平示威者於週末時佔領了94號州際公路,並且從明尼蘇達州議會大廈遊行至明尼亞波里斯,由該地區之非裔美國人社區領導因喬治·佛洛伊德之死以及警方對於非裔美國人的執法過當所引發之示威遊行,他們腳下所踩的道路所象徵之意義遠不止如此。

在1950至60年代,正是這條高速公路撕毀了曾經繁榮的朗多(Rondo)社區-聖保羅市區裡最大的非裔美國人社區,並協助推動了當地數十年的種族隔離政策。明尼蘇達州州長提姆·沃爾茲(Tim Walz)在週六的新聞發佈會上也承認了這一點,「這並不只是實質上的分裂,它撕毀了文化、也撕毀了我們,這是一個不分青紅皂白地行為來表示這個社區是不重要且可忽略的。」他說,「把高速公路鋪設在這個便捷的地方,這樣就可以從郊區穿越這個地區到達都市。」

全美各地散布著因建設高速公路系統而摧毀的社區,這類型的破壞對於非裔美國人長者而言尤其熟悉,且在示威者佔領主要幹道630號州際公路、40號州際公路及75號州際公路後,其所象徵之意義並未從此消失。高速公路與種族不平等之間的關聯,體現了許多示威者現在試圖挑戰的系統性問題,這些政策表面上是為了紓解交通障礙及振興城市發展,但仍然根植於長期存在的種族不平等,並伴隨著連鎖反應,加劇了原有的不平等。

一位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法學教授約瑟夫·迪曼托(Joseph DiMento),同時也是《變道:都市高速公路的願景與歷史》(Changing Lanes: Visions and Histories of Urban Freeways)一書的共同作者。他說道:「這些城市儼然已是種族隔離狀態,而這些高速公路則具體化原有的障礙並將其整合。」

自1950年代起,州政府及地方政府認為透過高速公路的興建,可減少運輸成本以及改善交通可及性,藉此吸引商業活動進駐,振興經濟蕭條的城鎮。這種思維與大規模都市更新計畫同時進行,將許多社區因此夷為平地,其中有許多皆為中低收入戶及非裔美國人社區,這並非巧合,而是經濟大蕭條後的歧視性居住政策所致。受影響的社區經常對於那些摧毀社區的計畫進行抗爭,但在許多城市裡,即便是抗爭也無法阻止計畫的執行。

在聖保羅,當居住於郊區的白人開始由搭乘公共運輸轉變為私有車的使用,並開始尋求更便利的路徑,以開啟他們進入明尼蘇達州雙城的商業廊道。行駛穿越朗多社區的高速公路似乎成為了最佳選擇,因為它非常「便利」地座落在兩座城市的市中心。在20世紀上半葉時,朗多社區的居民大多數為中產或勞工階級,多半擁有個人的事業及房子,社區內也有豐富的聚會場所供居民使用,促進了音樂、戲劇及體育活動的發展,且作為多個非裔美國人報社及美國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ACP)城市分會的所在地,朗多(Rondo)社區也是一個活躍的民權中心。

非裔美國人領袖反對高速公路的興建計畫,但缺乏與白人社區同等的政治影響力,所以他們對居民的未來以及對社區生活的關心總是遭到忽視。在國會通過《聯邦公路援助法案》幾個月後,1956年9月興建工程開始,到了1968年時,一條擁有多條車道的大型道路切穿了朗多社區的中心。當地歷史學家估計,高速公路興建計畫造成超過300家商店及公司被毀,且超過600個家庭因此流離失所。有些人別無選擇,只能將房地產以低於其價值的金額出售給城市;而那些反抗的居民則被強行帶走,上千名居民被迫留在這個地區尋找新的住處,且當地官員故意使用紅線制度(redlining)及歧視性住房契約來限制房屋販售給非裔美國人。

迪曼托教授的研究,也記錄了高速公路橫跨其他城市時類似於非裔美國人所遭遇的情況。以紐約州的雪城為例,許多居民因81號州際公路的興建而流離失所,而當中有許多皆為低收入租屋者,「他們在白人社區及郊區皆不受歡迎,因此他們分散居住在都市中品質及價值較低落之區域。」他說道。

在一個又一個城市裡,這些被遺棄於之社區的非裔美國人,被這些高速公路圍困在「真空的邊界」裡,使得整個城鎮所能獲得的就業機會十分有限。「令人驚訝的是,這些障礙間的流動性是多麼的小。」迪曼托教授說道。在高失業率、人口流失及持續下降的土地價值環境之下,種族隔離制度的所帶來的影響延續了數代居民,如今的明尼蘇達州雙城僅有25%的非裔美國人家庭擁有房屋,此比例幾乎和94號州際公路開通後相同,儘管在1968年《聯邦居住平權法案》通過後,歧視性的住房規定被視為非法,但對於修復種族隔離所造成的傷害效果甚微。

美國當局仍然持續為道路的擴建挹注資金,這加劇了非裔美國人在經濟及健康方面的差距,正如同明尼蘇達州州長提姆·沃爾茲(Tim Walz)在新聞發佈會中所強調的:「這些持續推動的建設計畫仍然在向這些社區表明,無論任何理由或目的,都是可以被忽視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向這些高速公路提出抗議是為了追求能見度。這場示威遊行不僅僅是為了喬治·佛洛伊德,也因過去的警察暴行所起,2016年時,警方在明尼蘇達州郊區的一次交通攔查中,槍殺了菲蘭多·卡斯蒂利亞(Philando Castile),導致上百名示威者封閉了94號州際公路,2014年時,大批示威者佔領了位於洛杉磯的美國國道101號及數個城市的高速公路,目的就是替12歲的塔米爾·賴斯(Tamir Rice)及18歲的麥可·伯朗(Michael Brown)伸張正義,兩人分別在不同事件裡遭到白人警察槍殺。

「我不清楚在高速公路上示威的決定是如何做出的,但我認為這是有趣的象徵性行動。」迪曼托教授說道,「高速公路將人們從市中心轉移至郊區;高速公路是低收入地區的逃生通道,它們代表著有權勢者所做出的決定,歷史上這些建設往往是為了服務那些不生活於貧困社區的人。」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翻譯:富士山輕軌計畫面臨技術挑戰

翻譯:日本地方鐵道如何吸引運量?

翻譯:瑞士國鐵採購全新貨運機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