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線改造提案:五結鄉親河路

五結鄉親河路鄰近冬山河親水公園與利澤工業區,是傳藝路通車之前的聯外要道,且至今仍屬於省道層級,光是周邊就有三條省道通過:臺7丙線、臺2戊線及臺2線,冬山河的經典紅色拱橋地標即是臺7丙線。若觀察到親河路沿線的路網分布,即可發現呈魚骨狀,四百公尺內即有三處銳角路口:利成路(臺2戊線)、利澤路(宜38)及新店路/利澤東路,道路幾何先天上不利於路口行車視距,除了利澤路動線單純僅有閃光號誌之外,現階段僅能透過全天候三色號誌管制,以時間隔離法降低衝突。

為何會出現如此魚骨狀的路網結構?應先從地籍圖來分析,因為地籍圖就是一個人類在土地活動上的證據,任何開發與使用行為都會透過地籍顯現出來。於是經由地籍圖分析,就能發現當地的土地紋理大致上是以冬山河舊河道分布,故五結鄉幼稚園的位置實際上就是冬山河的舊河道,新店路與利澤東路如此走向也不意外,畢竟當時應該算是河邊小路。

步驟一:路網結構分析

利澤地區地籍分布,藍色遮罩區域應為冬山河舊河道。

這時,利澤路(宜38)與利成路(臺2戊)為了要跨越舊的冬山河,在此突然轉向也是合理的線形佈設了。另外因為利澤路是最早開發的道路,屬於通往聚落中心的舊路;利成路屬於後來開闢道路,也就是俗稱的外環道,兩者平行且相同走向也是必然結果。在釐清完上述道路的發展歷史之後,首要進行的作業項目就是定義各道路之間的功能層級,如此將有助於設計各路口的幾何配置與路權分配。

首先,因為傳藝路的開闢,利澤工業區的大型車皆已改走傳藝路轉臺2線,親河路的大宗用路族群反而變成觀光客(童玩節限定)與當地居民;再者,因為利澤簡聚落建成區域的腹地有限且縱深不足,往東就到臺2線與墳墓區域(主要是因為墳墓),故後續開發行為街沿著新闢的利成路兩側,交通行為大多也都沿著利成路發生。此時,筆者對主要道路的配置就會以親河路(臺7丙線)接利成路(臺2戊線),並將親河路(臺2戊線)設定為次要道路,利澤路與新店路/利澤東路皆為服務道路。

在交叉路口設計上,最佳的幾何即是正交路口,如此支道車輛於路口處停下左右觀察時,才能直接看到左右來車,決定是否進入或穿越。因此,針對各種畸形路口或銳角路口的解決方案,大多朝向路口正交化進行,若腹地不足則會採取限制轉向或單行化等方案配置。由於利澤簡聚落的大宗車種皆為小客車與機車,故對於路口幾何的轉彎半徑設定也較為簡單,雖然不一定能完全改善到直角的程度,但還是可以盡可能趨近於正交。

在改善作業的第二步驟,則是指派交通動線配置,進行車道功能配置與轉向限制。由於新店路/利澤東路的旅次穿越親河路的需求較低,多為轉向交通,且周邊亦有替代路徑,故予以限制轉向,但保留親河路西向左轉利澤東路的動線,方便利澤舊聚落居民往來臺2線出入,但因利澤東路路幅狹窄,若要改善當地高齡者的步行空間,則須改為單行道配置,筆者建議出來的動線可轉往利澤西路。另外,基於親河路(臺2戊線)的車流量已經不高,建議進行道路瘦身,除了強化銳角交叉路口的視距之外,也有助於消除非都市區域建築缺乏路口截角之問題,同時降低鄰近聚落區域的行車速率,讓汽車行駛速率與高齡機車用路人之行駛速率趨於接近。降低速度差異後,亦可進一步取消機車道。

其餘路口則盡可能予以正交化,並配置左轉專用車道,避免干擾直行車續進,其動線也予以標示。接著,透過動線配置成果,即可得知實際道路空間的使用需求,配置土建設施;其餘空間可作為人行設施、公共設施或植栽帶,進一步改善步行環境與美化空間,甚至進行道路瘦身(Road Diet)。通常此類設施皆為土建範疇,屬於建設主管機關管轄,但於此一案例中,親河路與利成路的建設與交通主管機關皆為公路總局,可由公路總局統籌辦理;利澤路則屬於縣政府管轄;新店路/利澤東路應為鄉公所管轄,故其土建設施管轄權可能分散在數個不同部門。

最後,則是依照動線配置結果,針對各動線之間的關係進行標線繪製。此一過程通常由交通主管機關辦理,也是最貼近於駕駛人行為的範疇,為交通工程中最精髓的項目,乃「動態設施」之配置與佈設,必須反覆檢核轉向需求、設計速率及設計車種是否吻合。通常標線繪製常常是在土建作業結束後才會辦理,但是筆者認為,交通規劃單位可以預先在動線配置就設定各動線所需長度、轉向半徑及動線數量,如此就可以輕易得知實際需求空間,並將此一數據委託建設單位施作,避免兩者之間的介面問題。

總結而言,本次構想屬於多管齊下的提案,包含道路瘦身、路口正交化及動線改善,一併解決連續銳角路口的問題。惟考量本案位於非都市區域,實際上部分路口仍有路口截角或退縮不足之議題,且取消機車道與限制轉向之議題仍有政治挑戰性,又礙於地方財政可行性與工程專業程度,並未撰寫民意信箱提案,謹供讀者與同好參考。

步驟二:行車動線配置

步驟三:土建設施填補

步驟四:標線繪製(筆者懶得畫行穿線)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翻譯:富士山輕軌計畫面臨技術挑戰

翻譯:日本地方鐵道如何吸引運量?

翻譯:瑞士國鐵採購全新貨運機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