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九百位旅客一致滿意的公車改革
![]() |
原文(英) |
在波士頓的某些交通規劃者及支持者的眼中,公車捷運系統是當今最熱門的話題;就像「鋼鐵公車捷運系統粉」時常讚揚的一樣,這種東西可以用很低的成本來模仿輕軌的品質跟潛力。
在2017年初,麻塞諸塞州運輸管理局(MBTA)進行了兩個禮拜的試驗,並讓銀線公車所有車門全開上下車,波士頓人終於看到這些鐵粉說的是什麼東西。儘管這樣的作法根本還稱不上是公車捷運系統的要素,但其他措施則已具備了部分相對應的元素,例如優先號誌跟部分路段實施專用道。
針對這一項實驗,巴爾基金會(Barr Foundation)發布了關於試驗階段的營運速度變化統計,以及通勤族使用的意見回饋等。巴爾基金會是麻州最大的私人慈善機構,也是波士頓公車捷運系統計畫的贊助商。
毫無意外,車門全開的做法提升了上下車的效率,並提升了準點率。巴爾基金會統計,所有車門全開的效率是只開前門的兩倍;若用同樣的時間計算,過去只能給10到14人上下車的時間,可以給30個人上下車。接著統計900位旅客的滿意度,他們非常滿意試驗期間的公車服務,有65%受訪者表示他們旅程時間變短,而有70%受訪者則表示他們可能會再來搭銀線公車。
巴爾基金會氣候計畫共同負責人瑪麗·斯凱爾頓·羅伯茨(Mary Skelton Roberts)說明:「由於銀線公車已經擁有許多公車捷運系統的元素,所以我們知道旅行時間不會再大幅減少。但很有趣的是,通勤族在車門全開上下車的試驗當中,經歷了更好的乘車體驗,這確保他們不會像牛(cattle)一樣擠在一起。」
巴爾基金會也資助MBTA多項關於公車捷運系統的研究,並且給予資金,讓乘客在車門全開上下車的試驗期間,無須支付任何搭車費用。而MBTA的最終計畫,是採用一車多機的收費方式,並在2020年推出自動收費2.0計畫(Automated Fare Collection 2.0),取消現金支付並允許車外購票。
對於試驗結果大為成功,斯克爾頓·羅伯茨表示:「銀線的試驗計畫是成功的契機,可以說我們加速了 AFC 2.0 計畫的實現嗎?如果在2020前完成銀線的正式營運,那實在是太好了。」支持者也認為,這項試驗計畫有助於作為辯護公車捷運系統計畫的依據。
宜居街道(LivableStreets)執行董事史塔西‧湯普森(Stacy Thompson)則說:「這激起了民眾的興趣,因為他們很難遇到搭車經驗的改變。他們能夠迅速適應試驗期間的改變,這證明我們還可以改變更多,而且人們會接受它們。」他補充:「我們在2016年秋天發起了一項運動,讓公車變得更加「性感」(sexy)。這個活動主要在探討如何改變民眾對公車的看法,並且思考公車對他們的好處,進而讓他們愛上巴士。其中,一致性(consistency)跟可靠性(reliability)是對公共運輸營運影響最大的因素。」
波士頓中期行動計畫「前進波士頓2030」(Go Boston 2030)於2017年三月發布,這項計畫呼籲改善波士頓市區及都會區的公車路廊,而最大的受惠者就是低收入社區跟有色人種社區。該計畫指出,有73%的通勤族需要花30分鐘以上通勤,尤其有色人種社區必須選擇更長的通勤時間及更不穩定的交通。湯普森表示:「系統性種族主義(Systemic racism)在波士頓和全美其他地區已經根深蒂固,例如建造T線地鐵時,就已經證明這條鐵路不可能延伸到有色人種社區,而你只要在羅克斯伯里(Roxbury)、多切斯特(Dorchester)及馬塔潘(Mattapan)等地的地圖上就能看到這條路線。」
即使MBTA以及波士頓市打算擴大公車捷運系統路網,但強大的路網也需要更多地方政府參與,尤其大波士頓地區是由數十個城市共同組成的。斯克爾頓·羅伯茨說:「我們也需要地方政府,他們負責優先號誌的建立、公車專用道的實施和執法。而公權力對於公車捷運系統的成功非常重要。」不過,在波士頓北部的衛星城市埃弗里特市(Everett)反而在彎道上超車。他們在2016年十二月,一夜之間畫出了一條臨時公車專用道(pop-up bus lane),並順便取消了路邊停車位。儘管有人抱怨停車位沒了,但該市發現公車優先的秩序重整獲得成功,並有助於公車專用道的永久化。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