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線改造提案:臺北捷運端點站車廂編號

臺北捷運日前於各車站的月台門上,張貼車廂編號貼紙。但筆者日前發現,部分端點站的車廂編號貼紙有錯誤情形,其原因在於一般車站的兩股軌道分別為上下行行駛,但這類端點站的列車行駛方向皆為同月台折返,故車廂編號排列方式與其他車站相異。

其中,這類端點站皆位於高運量系統與環狀線,其特徵在於交叉橫渡線位於進站端之前,後方無尾軌或延伸至機廠的路線。因此,相較於文湖線採用上下車分離的側式月台,這些路線採用的島式月台並無上下車動線之分,不論列車停靠任一股道皆能於同月台上車。這時,上下行軌道僅能作為工程與營運時辨認之用,對旅客而言並無分別,僅有第一月台與第二月台的差異。

捷運淡水信義線各營運端點站軌道配置說明,摘錄自筆者研究所作業簡報。

筆者建議應針對實際行駛方向對車廂編號,而非上下行軌道之分。舉例而言,一般車站皆以列車行駛方向順編1~6車廂,故上下行順序相反;然端點站皆為同一行駛方向,故月台兩側車廂編號均應以出站方向順編。由於月台兩側都只有同一行駛方向,車廂編號自然也應一致;若繼續按照一般車站的編號順序,則會給旅客帶來困擾。例如列車從下行月台發車上行,旅客以為他在第三車上車,結果下車時發現是第四車,不論是與人相約或是通報狀況都會有影響。

甚至在營運實務上,若端點站人員引導盲人上車時,通報了錯誤的車廂號碼,對於當事人到達站將有接車失誤的問題。臺北捷運公司一開始宣稱,車廂編號是因為引入車廂擁擠度的功能而設,但筆者無法接受此一回覆,因為端點站根本無法計算擁擠度,列車到站時所有旅客均下車,擁擠度資訊無必要性;列車發車前,因所有旅客皆為上車旅客,也無從得知最後乘載量,僅能等到關門後才能統計,所以應用程式內也不會有端點站的擁擠度資料,此一說詞很明顯有邏輯上的問題。


臺北捷運公司宣稱的動態資料,實際上只有中間站有提供。

對於此一狀況,筆者透過意見滿意度調查表達不同意見,因為此一問題早已悖離設置車廂編號貼紙原意。後續臺北捷運公司修正回覆意見,將透過指標系統更新時一併修正,筆者於2022年8月19日經過南港展覽館站,其貼紙已經修正,後續南勢角也終於完成修正。另外,雖然單線雙向運行的支線兩端皆為端點站,並無擁擠度資訊的需求,然考量前述的盲人接車問題,仍應考量月台門上的編號貼紙是否誤導。

後續修正成果。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翻譯:富士山輕軌計畫面臨技術挑戰

翻譯:日本地方鐵道如何吸引運量?

翻譯:瑞士國鐵採購全新貨運機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