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中南美洲都市將成為道路安全典範
![]() |
原文(英) |
零死亡願景(Vision Zero)已經成為全球都市交通規畫及道路安全中,最熟悉的術語之一。自1990年代在瑞典出現,並傳播到歐洲及英國之後,道路安全策略在各個城市中獲得廣泛的應用,這是因為有許多證據足以支持這些做法。
採取「安全系統」(Safe System)來設計道路的國家或城市,承認人們一定會犯錯,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交通系統不要讓人們因為犯錯就造成傷亡。與其他國家相比,這些交通事故傷亡率極高國家只堅持傳統的方法,認為事故的主因是在個人自己的問題,所以要把他們當人看,好好教育他,然後用執法來加以管教;實施零死亡願景的國家早已超脫了這些束縛,獲得了更快、更強且更趨於穩定的成效。
歐美國家有40個城市已經採行零死亡願景,中南美洲都市必須盡快跟上腳步。中南美洲都市每年有10萬人死在輪子底下,其中5~14歲的兒童是最大宗的死亡人口,第二大族群則是15~44歲的年輕人。
根據統計,某些中南美洲國家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了國民生產總值(GDP)損失1.5%至3.9%左右,但這個數據有可能被低估。其他研究則發現,如果能夠降低一半的事故,則GDP可以提升7~22%左右。快速機動化的交通造成許多國家重大的損失,因此道路交通安全不應該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也是拚經濟發大財的必要條件。
如今,中南美洲都市獲得了一個關鍵的機會,可以更有決心來降低交通事故。次世代的道路安全專家、交通工程師及都市規劃人員,他們已經為示範計畫做好準備,準備應對這些嚴峻的交通安全挑戰,真正達成零死亡願景。
許多城市在提升道路安全及制定新標準上獲得重大的進展,尤其是三座首度引進零死亡願景的城市:哥倫比亞的波哥大、巴西的聖保羅與福塔萊薩。其中,波哥大透過降低五條主要道路(佔該市25%的事故地點)的速限,短短六個月內(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就拯救了60條人命,也就是比前一年減少60人。
在巴西,聖保羅和福塔萊薩都使用了道路設計改善措施和減速措施,特別是在學校和醫院附近,讓使用者更加安全。聖保羅在一條交通量極大的路廊上改善了安全性,僅一年就使該路廊上的死亡人數減少了68%,而該市也於2019年啟動了道路安全計畫,目標是2028年全市交通死亡人數減少一半。福塔萊薩最近完成了道路安全行動計畫,並已在2011年至2018年間減少了44%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接近聯合國2011年《道路安全行動十年》設定的目標:2020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減少50%。
但是,與任何一項創新的政策相同,從高層戰略到實際行動之間還是有落差。雖然零死亡願景已經是國際趨勢,但是對於安全的政策卻總是不夠堅定,很多時候決策者往往沒有遵循安全系統的基本原則,並付諸強而有力的行動力和執行力。 當執政者輪替、政府部門換血,且道路安全成為政治爭議的焦點時,或者當預算、施政能力與政治言論不符時,政策就會出現阻礙。
美國也經歷過這種挑戰。在美國,許多實施零死亡願景的城市,例如洛杉磯,都難以兌現其承諾。
這就是「零死亡願景挑戰」(Vision Zero Challenge)合作計畫誕生的原因。藉由注重道路安全的合作夥伴共同設計,並由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WRI)的羅斯永續城市中心(Ross Center for Sustainable Cities)領導,幫助地方政府克服「完全實施零死亡願景」的障礙。在首屆2020~2021的合作計畫,將關注在中南美洲都市,串聯從業人員及贊助單位,建立一套合作網絡,實施示範計畫,並彌補承諾與實施之間的差距,提高全球知名度也降低道路安全事故。
所以說,中南美洲國家現在已經獲得了一個良好的機會,以超越傳統的使用者導向(user-oriented)來規劃道路,並從定義零死亡願景的角度來解決問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