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線改造提案:知本八叉路口

多叉路口往往源於地籍混亂,或是都市計畫道路與既成道路路網共存下的結果,欲解決此類問題別無他法,必須經過重劃等程序整理地籍,只有等到土地形狀整齊後才能改善。當然,也有透過都市計畫刻意營造的多叉路口,但此類路口往往透過圓環、廣場等節點或開放空間集中人潮貨車潮,故此類人為創造之路口反而比較好解決,地籍也相對整齊。

筆者工作時,同事需要提出知本某路口的解決方案,請筆者協助。然而路口交通改善本來就不是都市計畫的範疇,通常都是交通主管機關應處理的項目,但這次涉及到路口合法建物的存廢問題,必須變更原有土地分區,讓建築物能被納入住宅區。而公部門乃國家級的奧客組織,順便處理為家常便飯,因此要都市計畫顧問公司來處理交通問題也是很自然的事。

當然,都市計畫領域有交通專業背景的人屬於少數,所以筆者很自然就要來幫忙這件事,還被要求一小時內要生出來。本來以為只是單純的路口轉彎半徑計算,結果發現這路口竟然是八叉路口,根本就是世界奇觀,且幹道還分為高架與平面,非常畸形。筆者在其他文章也講過,路口幾何畸形會導致物理區過大及車流動線複雜,所以安全隱患較高,故欲解決該路口之問題,應從路口幾何改善著手。

筆者大致上構思可行改善方案如下:

  1. 限制轉向:限制轉向可降低動線複雜度,進而有效減少衝突點。另透過槽化之方式,亦能減少號誌時相數,提升路口服務水準及號誌周期長度。
  2. 路口正交化:透過標線改善,使支道與幹道垂直交叉,可避免特定方向轉彎速率過高而肇事,亦可平衡路口視距,促進交通安全。
  3. 轉角障礙物清除:路燈、號誌及標誌等桿柱之設置應避免阻擋轉彎視線,故可透過整合共桿、位置調整等方式,將桿柱遷移至適當之處。
  4. 道路空間重新配置:部分道路現況仍保有大面積路肩空間,依法禁止行車;而台11線則劃設槽化線,依法既不能行車亦不能停車,形同大量道路空間遭到浪費。建議應轉作為人行道、停車彎及公共設施帶等,維護地方居民安全並有效提升行車秩序。
以下就是當行車空間被重新界定後,道路可以多出多少空間的示意圖:

欲解決路口幾何問題,最基本的手段即是調整空間配置。規劃者可先經由標線重繪,重新界定行車範圍、行車動線後,再透過實體設施進行路口幾何調整,有效提升路口視距與車流動線,最後再依照重整後的動線設計號誌時制。若能妥善界定完行車空間,額外的空間就能提供綠帶、人行空間、街角廣場及公共設施使用,不僅安全且美化景觀。

國內的道路沒有「這樣就好」的知足觀,也就是實際上車流動線需要用到那些空間,道路幾何就應該長怎樣。相反地,國內的道路往往都是「我全都要」的心態,怕被剝奪一分一寸的空間,未經計算與驗證即妄下「這樣轉不過去」的定論,最後行人空間與公共設施則馬馬虎虎隨地穿插,反而造成安全隱患及市容寙陋的問題。

筆者認為,一個懂得理財的人,拿到一筆錢會規劃每一項支出往哪裡去;一個懂得管理道路的人,也知道用地取得之後該如何分配每一寸空間。如此廣大的路口區域,放在都市環境中不知價值多少?多少人聲稱國內地狹人稠,道路環境卻如此地大物博。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翻譯:日本地方鐵道如何吸引運量?

合中市首度引進雙絞接電動公車

翻譯:曼谷捷運選擇單軌系統之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