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線改造提案:基隆市忠一愛二路口

基隆市忠一愛二路口是一個三丁字的偏移路口,路口幾何複雜,加上一座高架橋從中穿越,橋梁落墩在路口中間,忠一路在此路口也被分為單行道路與雙向道路,雙向車流在此路口對峙,因此具備交通安全隱患。筆者將較為顯著的隱患整理如下:

  1. 行人穿越道缺乏庇護設施:因為路口畸形產生極大的物理區,行人穿越長度也被拉長,甚至還有建議分段通過的標誌牌面。然而行人穿越道通過了一處標線槽化島又通過了橋下空間,卻未見任何實體庇護設施,安全隱患極強。
  2. 路側剛性物缺乏處理:橋墩是剛性非常強烈的障礙物,因此必須要透過路緣石或護欄保護(Shielding),並依法繪設近障礙物標線,背後原因係為保護車子而非保護橋墩。此外,路中央的橋墩更是直接位於單行道的兩個車道之間,障礙物面向來車的端面亦有必要進行端頭處理,降低事故產生嚴重程度,這是達成零死亡願景的一個重要項目。

針對行人穿越動線部分,筆者提出下列建議:

  1. 於穿越槽化區部分設置實體之庇護島。
  2. 調整行人穿越動線以利縮短穿越距離。

針對行車安全隱患的部分,筆者提出下列建議:

  1. 橋墩左側盡量不要設置車道,並以槽化方式避免行車動線與橋墩衝突。
  2. 因過橋後開始為雙向道路,為避免對撞,應增設轉彎導引虛線。

此外,還有一個較具爭議性的議題,此處的行穿線應該屬於枕木紋還是斑馬紋?筆者認為其初衷應該與日本相同,其形狀為行人動線與車輛動線的交叉區域,因此形成平行四邊形,紋路則與行車方向平行。然而,斜的枕木紋遇到畸形路口,很容易就會變成斑馬紋,筆者也在思考是否應廢除斑馬紋,一律採取枕木紋並以平行四邊形的方式繪設?

斑馬紋在臺灣已經不太常見,依照「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還需要設置號誌,這個號誌不是紅綠燈而是特殊的雙黃閃燈,現在甚至只有在駕訓班才能看到,位於上坡起步之後的地方。實際觀察眾多位於路段中的行穿線,也都畫為枕木紋;即使有斑馬紋,也都只有標線而無號誌,早已失去原本設置的初衷。

針對此類多丁字畸形路口,新北市與基隆市非常多案例,其車流交織的複雜性遠高於十字路口或雙十路口,號誌時相亦難以設計,常常成為交通瓶頸。目前筆者並未想出如何解決偏移道路的改善方案,不過基隆市將其中兩條路設定為單行道,降低了車流動線的複雜性,或許是一種可供其他地區參考的方案。

最後,讀者可以從街景圖上看到提案成果。行車動線修正的部分是令人驚豔的,竟然是用槽化帶分隔左轉與直行動線;橋墩處則是依照轉彎軌跡繪製成葉子狀的槽化空間。另外,因為動線交叉的因素,去除橋墩左側的直行車道後,這裡也直接成為少數號誌控制的雙向通行區間,實在是始料未及的結果。

雖然基隆市政府的案件回覆簡短到與「朕知道了」同義,但是筆者後來也發現行人動線則被調整成垂直於仁二路,且橋下空間的行人穿越線竟被塗成綠色,是要強調是庇護空間而非行穿線上?至於庇護島的部分,應該是沒有採納。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翻譯:日本地方鐵道如何吸引運量?

合中市首度引進雙絞接電動公車

翻譯:曼谷捷運選擇單軌系統之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