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計圖看交通:八德(八德地區)都市計畫

八德地區是相對較整齊的計畫區,惟先後發展導致的介面問題仍有待解決。

1. 道路銜接介面問題

實務上而言,人行步道通常寬約四公尺,所以若在都市計畫區內看到一條狹窄且入口處沒有截角的道路,十之八九就是人行步道。但是兩條「計畫道路」之間用「人行步道」銜接,對於交通路網而言極為怪異且衝突。

基於各地方成長速度及財政差異,都市計畫可以分期分階段開發,但道路架構應有連貫性,例如先期發展(虛線內)要能與後期發展(虛線外)連結、後期發展也要能配合先期發展。若先後規劃的路網架構無法連貫,導致介面衝突太過嚴重,則同一都市計畫區的路網銜接將形同於於毗鄰不同計畫區的樣貌。

筆者試圖套疊航照圖、都市計畫圖、地籍圖及公有土地權屬圖(黃色),推測舊市區部分道路未開闢,計畫道路預定地上還有建築物且為私人土地。另外後期發展道路已經完成開闢,未來要打通也是遲早的事情,比較恐怖的點在於兩端都是十公尺道路,中間卻是一條四公尺人行步道,交通瓶頸一下就顯露出來。

若未來基地開發過程產生瓶頸,不能歸咎於釘子戶,而是都市計畫在紋理轉換上的介面問題。

典型的新舊土地紋理衝突,除非用整體開發手段,否則計畫道路永遠無法出現。

2. 囊底路存廢議題

囊底路通常用於街廓最深處或是計畫區邊緣處,供車輛迴轉使用,且之前的中和都市計畫問題就已經提過相關議題。囊底路的解決方式忌諱直接廢除,因為這牽涉到建築線的指定,如同廢除圓環一樣。除非囊底路的周邊都還沒有開發,且地籍單純,可以趁機趕快重新指定之外,否則容易造成民眾權益的損害。

直接舉新舊南港路的案例如下,假設259地號為私人土地,則廢除囊底路、重新指定建築線之後,258地號的出入權益就可能會受損,因為這塊土地就會直接變成不臨路的袋地。萬一259地號的地主玩起了圈地運動,那258地號的地主就會直接被鎖在裡面,這類案例也不是沒發生過。

以南港三重路口為例,若舊南港路廢除,則多出來的空間亦無法開發,否則既有土地將面臨袋地的困境。

假如囊底路廢除後,道路空間應如何重整?用都市計畫的方法而言,就是變更為廣場用地或綠地,人們還是可以出入,但建築線不受影響,多出來的土地也無法建築。而新增的土地空間,可以做為停車設施、人行道或是微型公園,並提供給基礎設施業者放置設備(如變電箱、電信箱等)。不過,因為仍然屬於公共設施用地,建議主管機關仍應編列預算取得土地。

再以現場街景圖來看,道路開發及基礎設施(排水溝及電線)並未受到囊底路的影響,標線直直的畫過去;囊底路預留的空間,則變成住戶的停車場所及停車場出入口。未來通盤檢討時,似乎也可以透過上述變更土地使用,劃設為廣場用地的手段來解決。

囊底路的土地仍未完全徵收,以目前道路打通的狀態來看,顯示出其取得難度。

目前囊底路預留的空間被用來停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翻譯:日本地方鐵道如何吸引運量?

合中市首度引進雙絞接電動公車

翻譯:曼谷捷運選擇單軌系統之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