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想要公車專用道嗎?畫就對了!
![]() |
原文(英) |
火車有專用路權,但公車大多只能行駛混合路權,所以火車可以避開塞車,可靠度也更佳。在美國,公車的運行非常緩慢、經常遲到,甚至難以預測。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交通研究所的一份報告呼籲:「假如一個市長要大家從汽車裡出來改搭公車,那他必須先搭公車通勤,再和全體市民道歉。」他們也擬定出一個遊戲,名為「戰術公車專用道(Tactical Transit Lanes, TTL)」,用非常低的成本提供公車專用的基礎設施,並獲得巨大的收益。
戰術公車專用道是一種近年才興起的做法。撰寫這份報告的交通學者約翰·加鮑爾(John Gahbauer)和胡安·馬圖特(Juan Matute)在美國各地的城市中發現了 17 個案例,包括波士頓、丹佛、西雅圖、洛杉磯及舊金山等,這些案例都是在2013年之後出現的,而且大部分都是2016年之後才有。該報告解釋:「公車捷運系統(BRT)是一種長距離的專用路廊,相較之下TTL實施的里程非常短,有的甚至不到一英里,且主要是針對交通流量大的路段設置,而非整個區域,把資源放在最需要的地方。」
另外,TTL比BRT更好建置,它只要一罐油漆或一些交通錐就可以完成,不像BRT一樣需要物理隔離設施或特製站體。雖然TTL可以做為永久設施,但施工手冊卻強調它應該要以試辦的名義出現,甚至可以無限期試辦,用以分散政治衝擊。畢竟,「公車沒有專用道可以走」這件事,根本不屬於工程上的問題,因為讓公車擁有專用道,意味著將一部分的人從汽車裡面拉出來,人們就會感到自己的權利受到剝奪。
在比較溫和一點的狀態,就是汽車族或一些政治人物,甚至一些最終決策者,有可能會抵制跟抑制私人運具相關的計畫。而這就是小型試辦往往更容易獲得成功的原因,馬圖特說:「它是一個展示公共運輸優先權的最佳手段,而且讓大多數公車族受惠。」
以麻州的埃弗雷特(Everett)為例,他就在波士頓隔壁,但沒有軌道運輸連結。一項針對埃弗雷特交通空白區的研究發現,在百老匯大道上面增加公車服務是一項有潛力的作法,因此市長指示規劃者應盡快把握機會實施。相較於該研究中的其他建議(例如軌道運輸或公車捷運系統)相比,設置公交專用道相對便宜且容易。首先,規劃者必須弄清楚如果公車有專用路權,在尖峰時段可以在增加多少公車投入運轉。
不過,市府並沒有從紙上的計畫著手進行,而是在12月的某一天到達現場設置交通錐,沿著百老匯大道的一英里路段進行交管。這是一個非正式的作法,他們繞過了傳統的紙上計畫與民意溝通程序,反正如果沒有效果,大不了就把交通錐撤掉。
結果,好處是立竿見影的。尖峰時段的公車運行時間減少了 20% 以上,司機說單趟時間減少了好幾分鐘。在為期 7 天的試辦中,市府也收集了粉絲和評論家的反饋意見,這些意見足以讓市府決定在車道上塗上紅色油漆,並增設附加設施使公車專用道永久化。
埃弗雷特的都市規劃師傑伊·蒙蒂(Jay Monty)告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試辦本身就是一個過程。」馬圖特則表示:「這種方法不一定適用所有城市,但在某些地方非常可以。」不久之後,波士頓和麻州的阿靈頓(Arlington)也運行了類似的交通錐試辦方案,且埃弗雷特也受到自身經驗的啟發,也著手對其他街道進行改造。
其他採用TTL的城市也展現了不同的成果。在舊金山,一項前後對比的研究發現,2014 年在市中心街道上實施的三條公車專用道,在汽車車流量增加的狀況下,有效改善了班次延誤,並將公車的可靠性提高了25%左右,事故率則降低了16%左右。更好的是,公車專用道是一條救命車道──雖然整座城市的事故率沒有變化,但在設有公車專用道了路廊上,車禍傷亡的事故減少了24%以上。
舊金山市交通局(San Francisco Municipal Transportation Agency, SFTMA)的交通規劃師邁克爾·羅德斯(Michael Rhodes)呼籲其他城市的同事效仿舊金山案例。 他在接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採訪時,建議其他從業人員「量化你的利益以建立你的支持,現在SFTMA已經計畫要將50條路廊都設置 TTL。」
值得所有規劃者注意的是,沒有來自執法單位的管制,就算只是試辦一小段公車專用道也不太可能成功。即使這條公車專用道只在尖峰時間實施,私人運具、貨車及其他闖入者的違規行為將會影響到執行成效,所以執法——尤其是科技執法——可以大幅阻止他們的卑劣行徑。
此外,都市交通部門還應確保這項計畫已獲得必要的聯邦批准,以便在實施TTL具有法律上的正當性。最後,為了防止表面彩色塗料在幾個月內就磨損調,養護單位應該要確保它隨時保持完好。
但報告也指出,即使TTL可以很短、很便宜,也有點像是DIY出來的產品,專用道本身其實可以做很多事情來確保通勤交通的順暢,甚至點亮人們對公共汽車的看法。畢竟,讓人們遠離公車、對公車產生偏見的原因,不僅僅人們對駕駛汽車的偏好,也來自於公車的名聲不好,在某種程度上是必然的現象。這也是為何眾多市區公車運量「扶搖直下」的原因之一,並因為乘客減少導致服務水準變差,又再次導致乘客減少,產生惡性循環。
如果「戰術公車專用道」有助於翻轉都市公共運輸的命運,那市府就應該對此做好準備。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