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新幹線踢到鐵板了?

原文(英)

談到日本新幹線的重要性,不需要任何解釋。作為五十年來傲視全球的科技象徵,新幹線是日本民族自豪的來源,也是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它讓列車可以在1,800英里(約2,900公里)長的軌道上飆上每小時200英里(約320公里)的時速,將一個一個有如孤島的城市串聯起來。若用北美洲的尺度來比喻,它等於是從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British Columbia)一路跑到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亞州(Baja California),把北美地區最黃金的西岸城市全都串在一起。

從1964年以來,新幹線已經被證實是一種非常安全的運輸工具,不僅彈性且充滿利潤,且技術上的硬實力與極為準時的軟實力,彰顯出日本人最重要的優點。然而,今日沒有任何一項技術可以抵擋全球疫情的威力,這個疫情不僅使日本國內旅遊大幅衰退,長期的挑戰也來勢洶洶。

日本人口高齡化的現象正持續攀升,到了2065年,全國會有35%的人口是高齡人口,加上年輕人從農村湧入都市,讓許多地方的出生率更加衰退。根據2014年的一份獨立報告指出,到了2050年,日本將會有一半的小城鎮瀕臨滅絕。

同時,因為疫情的因素,過去透過新幹線通勤的旅次特性正逐漸轉變中,這將震撼日本既有的辦公文化,並有可能改變軌道運輸的服務模式。在人口結構轉變與旅次特性變遷的雙重因素,以及某項未來軌道科技的突破之下,軌道運輸的轉型將會加複雜化──時速300英里(約480公里)、造價840億美元的中央新幹線。

長期以來,日本的鐵路系統一直都是韌性的象徵,經歷過戰亂與天災仍屹立不搖,其中最有名的案例是廣島輕軌在原爆的三天後就恢復運行。跟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海嘯與核災相比,中國武漢肺炎造成的經濟損失只是九牛一毛,但疫情造成的連鎖反應卻是非常深遠的。在旅次更短、數位化程度更高的轉變之下,日本還需要這麼高速的軌道運輸嗎?

補貼、政策與私有化的代價

眼下運量衰退帶來的衝擊非常的大。今年6月30日是一個季度的結束,歷史最悠久、系統最早的JR東海(JR Central)的報告即指出,相較於2019年的營收,本季降低了將近73%。再看看年度最黃金的8月7日至8月17日之間,報表上指出營收更降低了76%。

無獨有偶,JR東日本首度宣布虧損,並且從五月起削減了40%的新幹線服務;且在明年三月,新幹線將實施半價優惠。這是日本國鐵民營化之後最大的淨虧損,預計2020財務年度將會虧損39.6億美元。而2019年的財務年度則是淨利潤19億美元。

不過,新幹線採取更加安全的措施來應對運量減少的財務危機,甚至為了因應社交距離而開行更多班次。JR東海表示,在十月,每天會有360班列車運行,同時採取日本各鐵路公司最典型的方案,空調每6~8分鐘換氣一次,並且對車站進行每日消毒,以及針對接觸頻繁的表面定時消毒。而JR北海道的服務並未因為疫情而削減,他們發布聲明表示過去因為疫情取消的車班,都在7月1日恢復正常運行。至於其他JR鐵路公司,則尚未回應採訪請求。

目前新幹線的路網中,有五家公司在經營,也就是前日本國鐵(JNR)民營化的JR集團。日本國鐵在1987年因為虧損嚴重而民營化,民營化後的業者也獲得了國鐵時代就有的基礎設施,並依照指定區域來營運。理論上,並非所有的新幹線系統都能獲利,但民營化之後的鐵路公司中,有四家在2019年成功獲利。原因很簡單,他們控制著車站周邊的房地產,並透過商場、酒店的開發產生額外收入。另外,中央及地方政府也針對新幹線提供了不同程度的補貼。

政府跟鐵路公司的緊密連結並非日本獨有。在歐盟,連續30年來的鐵路改革也讓鐵路部門自由化,從而促進了不同成員國政府對鐵路的補貼。反觀美國,美國國鐵(Amtrak)是一家準公營事業,他們受到聯邦、州政府或地方政府的補貼,也擁有自己的車隊,但實際上只能行駛在美國30%的軌道上。

儘管日本國鐵民營化減少了對軌道運輸事業的干預,但新幹線的選線與設站很明顯的就是政治考量。從1964年通車以來,新幹線不斷有「政策路線」(political stations)與「政策車站」(political lines)的質疑聲浪出現。例如,中央政府就為了1998年長野冬季奧運,而優先建設北陸新幹線到長野的路段。從另一角度來看,新幹線不僅破壞了既有的公共建設秩序,產生資源重複投資。像是日本過去在鄉下地方建設許多小型機場,這些機場也是政策下的產物;結果當新幹線通車到這裡時,這些機場就變得毫無意義。

日益擴大的城鄉差距

著有《新幹線:從子彈列車到現代日本的象徵》(Shinkansen: From Bullet Train to Symbol of Modern Japan)一書的高鐵專家克里斯托弗·胡德(Christopher Hood)指出,如果疫情持續的時間夠長,未來都市發展的狀態會隨之改變。例如,與其依附在擁擠且巨大的東京,更多通勤者會轉往鄰近的城鎮,那裡生活空間更大,而且地價更便宜。而鄰近規模較小的城市,或許會透過補貼來鼓勵民眾利用新幹線通勤。

事實上,從1970年代開始,把人口從首都圈疏散出去一直都是日本政府的目標,但是要離開東京這件事,對民眾來說是一大障礙。胡德老師說,日文裡面的鄉下(Inaka)幾乎被視為負面詞彙,因為它代表的是基礎建設不足,而且也缺乏經濟上的機會。儘管有許多日本鄉村學校的競爭力,在全國排名下來不輸給東京,但家長還是認為自己跟孩子的未來還是要放在都市。

現在,疫情的爆發更加深了鄉下地區人口外流的隱憂。新幹線已經成為全國鐵路系統的骨幹,且隨著鐵路系統擴大,鐵路公司就會廢除虧損的路線,把資源放在黃金路線上,這將使鄉村鐵路服務品質降低,且民眾的交通支出會變得更高。同時,在首都圈以外的城鎮,也必須透過「新幹線會到達」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以保證遊客持續到來,並以此來爭取納入首都圈範圍的機會。

當然,結果並不會如同地方政府想的這麼完美。費爾南多·奧爾蒂斯-莫亞(Fernando Ortiz-Moya)是全球環境戰略研究所的研究員,他對青森縣北部的金別市(Imabetsu)進行了一項研究,用於證明新幹線通車後反而對地方帶來困境。金別市只有2,500人口,是新幹線設站城市裡面最小的一座,高鐵的服務對這座城市產生了不良影響。奧爾蒂斯-莫亞表示,隨著新幹線進到鄉下,我們看到區域性的服務設施正逐漸衰敗,因為新幹線讓一日遊變成可能,旅館業當然生意不好。

然而,即使沒有新幹線,鄉村人口也一樣在減少,各地方的區域鐵路也很努力維持損益平衡。胡德老師說:「假如一條路線快倒快倒的,那鐵路公司可以因為疫情因素,找個機會把它廢了。疫情可以加速一條鐵路的滅亡,當運量下跌,鐵路公司就趁虛而入。對於鐵路公司來說這是好事,但對於地方民眾而言不是,尤其是那些老人家。」

最典型的苦主就是JR北海道,他們始終獲得政府補貼來經營,且服務區域是日本最大、最靠北的行政區,不僅人口密度低、冬天又寒冷且維護成本高昂,還包含一條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在2019年3月結束的財務年度,他們虧損了1.68億美元。去年,JR北海道進行了23年來首次調漲票價,且如同其他鐵路業者一樣廢除了虧損路線,結果像是夕張(Yubari)之類的城市受到衝擊。夕張曾是一座以開採煤礦而興盛的城市,全盛時期擁有八千多家業者,結果日益沒落,在2006年宣告破產。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在今年發表的一份報告中,著重於「結構性挑戰」的介紹,描述日本小鎮人口衰退對於運輸業者帶來的衝擊。例如,在本州的西部地區,有60%的鐵路路線收益不到成本的一半,而這些地方鐵道不像JR集團可以用大城市的收益來填補虧損。又以JR九州為例,他們的收入來源中,有60%以上是來自於房地產開發。

隨著鐵路服務的減少,鄉村地區必須尋求其他出路,自動駕駛車輛被視為未來的可行解,且一些村落已經開始在測試相關的運具。另外還有更簡單的方式,就是讓村子自己經營共乘服務。
另外,在2011東日本大地震之後,已有部分鐵路被公車取代;但是,不論是地方公車還是共乘服務,最終還是要回歸到錢的問題:這些服務如何獲益?到最後該由誰來補貼?

更加高速的未來

幾十年以來,日本一直致力於發展磁浮列車,讓列車透過帶電導軌來貼地飛行,並縮短各主要城市之間的旅行時間,並促使軌道運輸能與航空相互抗衡。日本國鐵在1970年代設立了磁浮試驗線,民營化之後的JR東海則在1990年代恢復了這一項計畫。

在2011年,日本政府宣布要興建一條連結東京到大阪、經由名古屋的直線新幹線,當時磁浮技術已經接近可商業運轉的水準。這也是安倍晉三在2016年優先推動的項目,並投入270億美元在這上面,促使磁浮新幹線可以在2037年完工。然而在六月下旬,因為地方民眾的反對,JR東海宣布原訂2027年完工的第一座車站將會延期。即使工程延期跟中國武漢肺炎無關,但是安倍晉三的辭職將會讓這項昂貴的工程蒙上更深的陰影。

某些人認為,軌道運輸對環境帶來的衝擊遠高於效益。胡德老師說,考量到建設鐵路使用的混凝土數量,你無法完全保證它對環境毫無衝擊。更何況後面還有能源議題,尤其日本對煤炭的依賴日益增加,磁浮新幹線消耗的電力將會是傳統新幹線的四到五倍。

磁浮新幹線的支持者則表示,新的路線可以替代東海道新幹線,並且降低對航空的依賴,同時降低地震帶來的衝擊。且因為磁浮新幹線大多行駛在地底下,所以它能夠應對強降雨;這相較於現代的地面運輸而言,更不受極端氣的影響。

此外,磁浮技術還能夠提升日本在國際上的聲量。胡德老師說,磁浮新幹線具有出口潛力,假如未來航空運輸會大幅減少,那JR東海將能在全球輸出相關的知識,這個前景是非常巨大的。胡德老師還預言,新幹線將能夠在這一波疫情之中倖存,並且在明年春天逆勢上揚。他說,除非中國武漢肺炎持續好幾年,不然我們可以看到新幹線的服務回到疫情之前的水準。他認為數字已經跌到谷底,不可能會出現世界末日的狀況;相反地,我們會看到新幹線在疫情結束之後,獲得了一個新的身分,它將有利於遠距離辦公。

日本政府在六月進行統計,發現因為疫情因素,全國有35%的民眾轉為遠距離辦公,其中東京有55%的民眾已經採取遠端工作。然後在這35%的日本民眾當中,有25%的人表示願意搬離大都市在家工作。畢竟,在東京地下人稠的居住環境中,工作就是一種巨大的折磨。在日本,「多重工作者」(workcation)已經是一個流行的趨勢,一些小城鎮正利用這個潮流來吸引民眾前來定居。胡德老師認為,若疫情還要再持續一段時間,且政府補貼這些遠距離通勤者,那新幹線將會是大家逃離東京的首選,全國將有可能因為新幹線而直接成為一個大都會圈。

疫情造成的服務減少與損失,是否將成為新幹線的陰影?隨著日本總人口衰退,鄉村地區的人口減少是必然趨勢,加上沒有社會增加的狀況之下,這樣的結構性挑戰必定雪上加霜,這點是JR的年度報告所承認的現象。可以想像,未來城鄉差距將會拉大,都市之間的鐵路服務更加密集、鄉村地區的鐵路則是衰減甚至廢除。人口衰退將影響日本的交通路網,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翻譯:日本地方鐵道如何吸引運量?

合中市首度引進雙絞接電動公車

翻譯:曼谷捷運選擇單軌系統之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