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選擇輕軌還是公車捷運系統?

原文(英)

到底該選擇輕軌是公車?在美國,從聯邦政府到州政府都面臨著財政上危機,其中以交通預算衝擊最大,所以社會上有不少聲音存在著疑問:「為什麼不把原本預定的輕軌計畫,改成成本較低的公車捷運系統?」

這問題很好,但是答案並不是這麼簡單,首先要定義這兩個專有名詞。

輕軌(Light Rail Transit, LRT)屬於一種中型的鐵路電氣化技術,量體比地鐵小、但比路面電車大,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都會區(Minneapolis–Saint Paul, MSP)於2004年通車的海華沙線(Hiawatha Line)以及正在建造的中央線(Central Line)就是其中的案例。

公車捷運系統(Bus Rapid Transit, BRT)是一種無特定型態的概念,最高端的公車捷運系統輕軌幾乎完全一樣,差別只在於使用橡膠輪胎走在專用道上。而旅客設施也類似,例如車站、售票機、月台及全日維持5~12分鐘班距的營運水準等。而最低端的公車捷運系統只能算是一種美化的快速公車,甚至只有尖峰時段才有營運。在明尼阿波利斯,捷運公司正在沿著州際公路發展公車捷運系統,包含明尼阿波利斯市中心和萊克維爾(Lakeville)之間的35W公路,以及萊克維爾和美國購物中心(Mall of America)之間的雪松大道(Cedar Avenue)。

公車捷運系統很便宜嗎?

所以重點來了,公車捷運系統真的比輕軌便宜?

一般來說,是的。但它的成本優勢無法在表面上呈現,還要取決於每一條路線的複雜程度,所以其建設成本可以是輕軌的1/3到1/2不等。例如高端的公車捷運系統的建造成本為每英哩5000萬美元(約每公里9億2538萬台幣),而普通的輕軌則為美英哩8000萬美元(約每公里14億8075萬台幣);不過在營運成本上,運量越高的路線必須負擔更高的成本,因為需要更多人力來載運更多旅客。若車隊採用燃油,則燃油的成本更高且更不穩定。

「目前對於公車捷運系統的普遍共識是,越來越多的公車捷運系統試圖透過更高的服務水準、更好的車輛與車站來效仿輕軌,那麼你不如直接擁有輕軌,因為營運成本還更低,而且輕軌往往還會吸引更多的乘客。」運輸顧問、前明尼蘇達大都會委員會(Metropolitan Council)運輸總監納喬‧迪亞茲(Nacho Diaz)表示。

換句話說,雖然建置公車捷運系統的初始成本低,但在後續營運成本上,選擇輕軌更物超所值(get more bang for your buck),尤其是在高潛力的路線上面,長期下來的效果會很可觀。選擇軌道運輸不僅能夠比公車還能吸引運量,還能讓更多私人運具使用者改搭公共運輸,且一條新的輕軌路線吸引到的旅客數量,足足是一條新的公車捷運系統路線的兩倍。運輸分析師將這類的現象稱之為「鐵路偏見」(Rail bias)或「酷炫因素」(Coolness factor),這代表著民眾喜歡軌道運輸更甚於公車。

輕軌帶動發展

輕軌的主要優勢是增強房地產價值,並在沿線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新的住宅及新的人口。在某些情況下,還會產生戲劇性的結果,使輕軌在人口密集區域的路廊具備了強大的發展潛力;相較之下,美國針對公車捷運系統的統計資料並不完整。另外,輕軌也具備環境優勢,它使用電力驅動,並能讓開發行為集中在人口密集區內,讓郊區環境更貼近於自然原始。

總而言之,單獨比較輕軌與公車捷運系統的論點是不對稱的。在擁有大量就業機會、高人口密度或再發展潛力高的黃金路廊中,輕軌的存在具有特殊意義;但是在全日交通量較少、開發密度低,或是郊區型態比例高的路廊中,公車捷運系統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明尼蘇達環境倡議中心的運輸總監吉姆·埃克爾(Jim Erkel)說:「這不是一或二的單選題,這要取決於路廊的發展潛力。」亨內平縣(Hennepin)的專門委員彼得‧麥克勞克林(Peter McLaughlin)則解釋:「這並不是五年內用來做政治籌碼的短期決策,而是五十年或更長遠的長期計畫。」

讓駕駛人轉為旅客

麥克勞克林繼續說明:「要記住的另一件事是,我們正在努力重建公共運輸公司在交通市場上的聲譽,它已經演變成一個只為『特定他人』服務的系統,你知道吼,就那些『沒有其他選擇』的人。現在,我們正在運量擴大到更廣泛的群體並提升公共運輸的形象。」

「還有一點就是,我們沒有忽略公車捷運系統。我們正在建造它,把它放在最適當的路廊上面。」

公車捷運系統在次級路廊上的優勢是相當可觀的,因為公車可以提供更大的靈活性,例如,公車可以在主要道路上行駛專用道,然後到了特定區域附近擴展路線以覆蓋更多區域。這意味著有公共運輸的服務範圍可以更接近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此外,公車捷運系統也可以逐步分階段實施,就像明尼阿波利斯市中心和達科他縣(Dakota County)郊區的市公車路線一樣。通常政治人物比較喜歡 公車捷運系統,因為它使他們能夠以較低的初始成本、用最快的方式改善交通,並且讓公車路線的擴展更迅速。

隨著地方政府面臨聯邦減少建設輕軌的預算,一些城市正在仔細研究公車捷運系統。而最經典的參照對象就是巴西的庫裡提巴(Curitiba),其低成本且高使用率的系統,經常被當作一個參照樣本。目前洛杉磯正在研究是否要復製成功的橘線公車捷運系統,在人流量大的威爾希爾大道(Wilshire Boulevard)沿線設置公車專用道,建立一條穿過聖費爾南多谷(San Fernando Valley)的路線。

渥太華正考慮把公捷運系統改建為輕軌

但是,公車捷運系統的侷限性也很顯著。渥太華(Ottawa)在1986年推出的公車捷運系統被稱為美洲大陸上最好的案例,在營運的前二十年就創造了10億加幣的營收,但是也讓這條路線趨近於飽和而造成反效果。在市中心街道,大量的絞接公車擠滿了專用道,讓地方政府考慮要改建為輕軌。

容量問題就是讓明尼阿波利斯的中央線採用輕軌的原因,根據電腦模擬,當所明尼阿波利斯大學附近產生公車群聚(buses bunching)的時候,公車就會無法依照時刻表運作。身兼縣府交通改善委員會的麥克勞克林表示:「我們預估日運量將達四萬人次,所以要選擇輕軌一點都不難。明尼阿波利斯市中心到伊甸草原(Eden Prairie)的西南線,也將採用輕軌系統;明尼阿波利斯市中心到楓樹林(Maple Grove)的博蒂諾大道線(Bottineau Boulevard)、聖保羅市中心到伍德伯里(Woodbury)的門戶線(Gateway),可能也會優先採用輕軌。」

「至於其他正在評估中的路線,很有可能會採公車捷運系統,例如衝衝衝線(Rush)、紅石線(Red Rock)及羅伯特街線(Robert Street),這些路線的預估運量未能達到輕軌的水準。」

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都會區面臨著預算不足問題,雖然改變了眼前公共運輸系統擴展的政治動態,但從未動搖公共運輸路廊本身的50年發展潛力。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翻譯:日本地方鐵道如何吸引運量?

合中市首度引進雙絞接電動公車

翻譯:曼谷捷運選擇單軌系統之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