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明尼阿波利斯可能是美國汽車問題的解答

原文 (英) 明尼阿波利斯的案例是中階大眾運輸的典範,但美國有七座主要城市的「密集性大眾運輸」建設,只能服務當地不到八分之一的人口。 在運輸與政策發展研究所(ITDP)的最新報告《永續運輸指標》中,透過人口普查及和就業資料來建立都市大眾運輸的服務基準,發現美國有很多城市無法透過公共運輸來串連大宗旅次,其中有超過三分之一(且都具有重大的氣候變遷風險)的美國都市,是建立在未推出任何實質大眾運輸系統之上,並在沒有大眾運輸系統的情況下發展。 這份《永續運輸指標》定義了評估大眾運輸系統的標準,然後套用在美國的二十座城市之上,並將其得分與加拿大及墨西哥的八個城市相互比較。報告書作者喬‧切斯特納特(Joe Chestnut)表示:「我們知道都市在沒有實質交通計畫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麼情況,因為我們已經在南半球和美國南部一些快速發展的都市中看到了這種情況。如果沒有其他選擇,中產階級的受薪階層將越來越依賴於他們的汽車,把越來越多的時間浪費在交通上,那些少數更富裕的階級就更加不會進入城市。」 與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主要城市相比,美國城市的公共運輸在平均而言,不論可及性、速度、舒適度還是易用性都居於後段。多倫多、溫哥華,加上芝加哥及紐約,是少數幾個用密集性大眾運輸就能服務到85%以上人口的都市。 明尼阿波利斯市也成為了大眾運輸的最佳案例之一,其人口的74%、就業場所的89%,以及所有低收入戶的84%,都在距離大眾運輸場站500米的步行路程或10分鐘的自行車車程內。波士頓、芝加哥、紐約、費城、西雅圖及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則是美國的少數例子,這些城市的大眾運輸的服務範圍,不論在人口、就業場所還是低收入戶,都可以達到70%以上的觸及率。 但是,越來越多的都市朝向正好相反的方向,很多快速發展的大都市還是完全依賴汽車來移動。孟菲斯(Memphis)就是這方面的經典,總人口的2%、總就業場所的不到10%,以及總低收入戶的2%,可以在500米的步行路程或10分鐘的自行車車程內,找到服務密集的大眾運輸場站。納什維爾(Nashville)和聖安東尼奧市(San Antonio)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口、不到四分之一的就業場所,以及不到十分之一的低收入戶,可以獲得密集的大眾運輸服務。有趣的是,洛杉磯是一座以塞車跟空氣汙染聞名的都市,但是有45%的人口、59%的工作場所和57%的低收入戶擁有大眾運輸服務。 這份報告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