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9的文章

翻譯:衣索比亞首都透過步行與自行車來拚經濟

圖片
原文 (英) 衣索比亞是非洲人口第二大的國家,僅次於奈及利亞,擁有超過1.05億人口。近年來又因為經濟顯著改善,人口又持續增長。擁有320萬人口的首都阿迪斯阿貝巴(Addis Ababa)也不斷發展中,汽車越來越多,也逐漸對行人越來越不友善。 幸運的是,透過運輸政策與發展研究所(ITDP)的指導,阿迪斯阿貝巴道路運輸局(AARTB)已經著手解決汽車造成的事故與空氣汙染等日常問題,並推出一項極具野心的十年非機動運輸(Non-Motorised Transport, NMT)戰略,以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在阿迪斯阿貝巴,有85%的旅次是以步行、自行車及公共運輸為主,只有15%的旅次是私人運具;儘管非機動運輸非常普遍,但近年來的交通政策全都集中在有利於私人運具的方向上面,而非有利於多數人。 藉由跟運輸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的合作關係,阿迪斯阿貝巴正努力讓道路更有利於步行、自行車及公共運輸,而在過去的一年裡,該城市重建了總長28公里的人行道。運輸政策與發展研究所非洲計畫主任表示:「我們知道,假如我們持續投資這種基礎建設,將對公共衛生、生活品質及經濟效益方面產生各種好處。」透過非機動運輸戰略,阿迪斯阿貝巴道路運輸局希望透過「常識」(Common Sense)來解決生活中的交通問題,不僅促進經濟成長也讓城市更安全,並降低交通事故率。 由於有許多民眾依靠非機動交通作為日常旅次,改善自行車道與人行道就是在改善大家的生活品質。非機動運輸基礎設施不僅能降低空氣汙染,也能讓民眾更容易接觸教育、文化及經濟方面的活動,而非機動運輸戰略遵循眾多街道設計與管理方法,要求增加交通寧靜區的功能、更寬廣的人行道、人行穿越道與自行車道。由於當地街道環境非常惡劣,這些策略對於當地的交通弱勢族群極為重要,尤其是兒童。 這些策略也積極改善道路本身的問題,包含畸形路口、標示不清,立即改善這些基礎建設將能直接提升道路的安全性,不論道路的安全性、環境的舒適性還是旅次的便利性都能獲得提升。阿迪斯阿貝巴副市長表示:「市府積極投資永續運輸建設,以因應氣候變遷並促進貿易,提升教育、健康及就業機會。」 阿迪斯阿貝巴正帶領非洲其他城市尋求更環保、更健康的生活環境,同時又擴大經濟成長的方案。在非機動運輸戰略中採用的各種基礎建設,有助於於認清阿迪斯阿貝巴的現實環境,並利用交通運輸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角色。阿迪斯阿貝巴承認私人運具及非機動運輸...

翻譯:塞車稅已成國際共識

圖片
原文 (英) 眾所皆知,紐約市在2019年4月1日啟動了一項減少交通量的新政策,並為歷史悠久的地鐵預留了潛在的重置資金。塞車稅(Congestion pricing)可被視為一種對尖峰時間進入市中心(指曼哈頓第60大街以下)車輛的收費系統,這項提議被擱置超過十年,近期又重返會議桌上。 雖然多數城市為了政治考量,將徵收塞車稅稱為重置地鐵系統的關鍵契機,但塞車稅也是一種對都市交通問題的推力。從2010年以來,紐約市的車流速度逐年下降,一些跨國企業像是 Uber 及 Lyft 也充斥著都市街道。美國的大都市包含西雅圖、波特蘭及費城更面臨著壓倒性的車流量,需要一個新的資金流來應付百廢待興的公共運輸。放眼國際,在印度孟買的相關討論也蓄勢待發,這座城市是全球最大的城市之一,同時也面臨著龐大的空氣汙染問題。 紐約州議會的回應也令人感到充滿希望,實施塞車稅是一種正確的作法,但這項政策獲得的成就仍屬未知數。地方的政治人物及利益集團已經感受到財政收入減少的壓力;到了2020年,我們將感受到十年前彭博市長(Mayor Bloomberg)帶來的政治旋風,究竟它的影響已到何種地步。 我們來談談塞車稅。塞車稅是道路收費的一種選項,通常搭配過路費及停車費,這些費用都是為了管理交通並支撐運輸事業的運作。這具有政治風險,常面臨民眾的反彈(backlash),尤其是在美國的城市。駕駛人常常忽視了他們從納稅人手中得到的各種補貼,他們視道路為免費的東西,認定徵稅是一種不公平的待遇;商人則認為假如當地對駕駛人或車輛徵稅,他們的顧客就會減少。 徵收塞車稅會導致汽車減少嗎?如果對開車的行為進行定價,企業會損失很多顧客嗎?倫敦、斯德哥爾摩及新加坡都是有實施塞車稅的城市,只要紐約像他們一樣,就能得到解答:通常是。儘管一開始面臨政治反彈,但實施之後民眾就能迅速改變習慣,交通流量就能降低,道路及停車空間也能因為收費而轉作更重要的用途,例如公共運輸、社會住宅及公共空間,不論採取的模式為何,這些措施都能令都市內的旅次更加快速。隨著時間的驗證,我們就可以發現這種政策將帶來更多市中心的商業人潮,遠比增加免費停車位還多。 人們常常爭論塞車稅對於一般運輸跟大眾運輸的公平性,尤其是紐約。想想日運量五百萬人的地鐵,就像每一個交通及其他基礎建設一樣,它需要大量的稅收來補貼,但大家使用地鐵還是要付費。如果大家需要付費搭地鐵,那為什麼使用...

合中市首度購入電動絞接公車

圖片
合中市長秦良木特別前往合中市北方的 望幽谷 採集乾淨空氣 合中市近期訂購了64輛可快速充電的超級電容電動公車,以取代原本中園製的字涌柴油絞接公車,購車案由何藺廠商范巴勒蓮塢(Van Baler Lamvoo, VBL)得標。其中,快速充電設施的電源是從六甲溪的水力發電產生,藉由合中市境內的山地地形落差,達到零排放的動力來源,藉此掃清過去合中市擁有全國最大火力發電廠的污名。 訂單分為兩個部分,包含由民營業者經營的32輛12公尺電動公車,及32輛由合中捷運公司營運的18公尺電動絞接公車,以一比一汰換既有的字涌柴油絞接公車。此外,范巴勒蓮塢也協助設置充電基礎設施,除了在既有的公車專用道站台建置40組快速充電站,透過設置在專用道上方的充電裝置,利用停靠站的幾十秒內降下充電弓供電之外,還包含悟悽機廠的12組充電席位,可供夜間慢速充電。 簽約儀式在合中車站廣場前舉行,參與者包含合中市政府與合中捷運公司之外,還有合中客運、銃鐮客運及叵葉交通等三家民營業者。會場也同步展示一輛絞接公車,並在活動結束後載運貴賓由合中車站直奔合中港參加在郵輪上舉行的晚宴,並在一小時內越過阻隔山海區域的天壯山,且中途不進行充電,共同見證電動絞接公車的爬坡性能與電池續航力。專車到達合中港之後,合中市長秦良木贈送搭車貴賓每人一罐合中市北方的望幽谷空氣,承諾未來合中市的空氣將會跟望幽谷一樣乾淨。 合中市長秦良木表示:「這是合彎跟何藺之間的獨特交流計畫,企圖透過何藺在四百年前與合彎建立的特殊關係,重拾合彎人民與遠方祖國的連結。」這項計畫也充分展現合中市欲脫離霧霾之都的決心,合中市長秦良木當時還是交通局長時推動了公車捷運系統,從最初選擇在一條穿越合中市、連接火車站、高速公路及海港的林蔭大道上設置公車專用道,到現在直接將公車場站變身為數個快速充電站,實現當時他在議會所提議的「環境教育場域」願景,最後索性直接採用六甲溪的河水成為公車電力來源,以符合2021年的零排放目標。 范巴勒蓮塢總裁穩贏‧范巴勒蓮塢(Win van Baler Lamvoo)特別出席了簽約儀式,並指出這項採購案證明了何藺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科技實力,范巴勒蓮塢還可以依據每個城市的需求量身打造適合的系統,因地制宜提出解決方案,即使像這種有大山阻隔的城市也可以輕鬆克服。 另一個多重宇宙的新聞僅供參考